第十一章、霸王之死(第2/3页)

这个于吉,据说便是后来道教的始祖。顺帝年间,曾有个琅邪人名叫宫崇的,叩阙献书,自称就是他老师于吉从曲阳泉水上莫名其妙得到的《太平清领书》。这书也就是后来的《太平经》,张角靠这套经创立太平道,掀起泼天大祸,据说张衡父子也受此书影响,创立了五斗米道——那是最早的两个道教宗派。

不过从顺帝到汉末,也已经五六十年啦,说这俩于吉是同一个人,那就是说寿已百岁,实在很难令人置信。所以又有人说啦,书有误记,前面那老祖宗其实叫干吉,后来这个才叫于吉,不是一码事儿。

但不管是不是一码事儿吧,是勋对这位“于老神仙”都没啥好感——他前一世就不信教,对任何宗教都敬而远之,更别说不光传道,还施符水给人治病了,这就一巫医啊,巫医创立的能算正常宗教吗?那肯定是邪教啊!

所以孙策杀于吉,是勋是跟听说他杀戮江东世族一样,全都暗中鼓掌的。后世野史记载,孙策被许贡门客所刺,本来还不会死,结果每次独坐,都会觉得于吉的阴魂就在身边儿,其后揽镜自照,竟然看到镜子里是于吉,因而箭疮迸裂而死。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是勋压根儿就不信。

所以他此前根本就没往于吉身上想。原本历史上的孙策是为许贡门客所刺,如今历史既然有了一定的改变,那也说不准他遇不见刺客,或者撞上别的什么刺客——反正当时江东痛恨孙伯符的大有人在。可是真想不到啊,竟然最后是死在了于吉信徒手中——邪教真是太可怕啦!

慨叹一番以后,是勋继续读信,陈登通报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大好,得名医华佗诊治,说腹内有虫……是勋心道我说什么来着?我那么多次劝你少吃点儿生鱼片,尤其少吃淡水鱼的,你就是不听。啊呀啊呀,陈元龙会不会还跟原本历史上一样,因为寄生虫病英年早逝啊!

是勋记得自己前一世吃日料鱼生的时候,都要蘸芥末,有人说是吃其香味,有人说是除菌,有人说是杀虫,他也不知道哪种说法对。本来想让陈登试一下的,可是又不知道这年月芥末究竟叫啥名字。再说了,所谓“芥末”的来源也有芥菜子、辣根和山葵多种,也不知道究竟哪种才真的有效了。

所以他后来想起来,吃鱼生还可以裹紫苏叶,这东西的名字倒是这一世也听说过,于是就给陈登支了招,诡称此物和胃、杀虫——是不是真的,他也不老清楚。如今看来,要么陈登没按自己说的做,要么就是这玩意儿其实屁用没有……或者有点儿作用,但架不住陈元龙鱼生吃得太凶啊。

当下不禁喟然长叹。陈登不仅仅是他家亲戚,更是他来到此世后第二个莫逆好友(第一个是太史子义),尤其身负镇守长江下游,以备孙氏的重任,若是英年夭折,恐怕江东还会坐大。在原本的历史上,孙策死了以后,曹操就把陈登从广陵调走,改任为“东城太守”——当时无东城郡,故后世疑为东郡太守之误——导致“孙权遂跨有江外”。曹操“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

虽说如今的历史已经大为不同了,经过是勋执著不懈地折腾,曹家不但抢先拿下了庐江,还派鲁肃在彭蠡训练水师,未来进取江东,难度将会大大缩减。然而世事每多不如人意,作战更是从来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若得元龙不死,那在胜利的天平上便可以多摆上一枚沉重的砝码。在原本的历史上,曹家先因孙策之死而忽视孙权,复因刘备之死而轻视诸葛亮,全都尝到了苦果,是勋史书读得比谁都多(多了将近两千年呢),可不想犯这种低级错误。

所以他放下木牍,提起笔来,就想给陈登回信。一则,奉劝陈元龙——你改悔吧,别再吃生鱼片儿了;二则是打听华佗的消息,希望可以改变历史,让华佗能够赶上陈登下一回发病,把他从死亡线上给拯救回来。顺便,他还想写信给曹操,提醒曹操千万不要因为孙策之死而忽视了对江东的渗透,以及对水师的创建——孙仲谋虽然年幼,有张子布、周公瑾辅佐,亦不可小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