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道出无终(第2/3页)

消息传到大营,是勋不禁想起《后汉书》里对袁谭结局的记载来了,大概是:“谭披发驱驰,追者意非恒人,趋奔之。谭坠马,顾曰:‘咄,儿过我,我能富贵汝。’言未绝口,头已断地。”几乎跟现实情况一般无二……历史真的改变了吗?作死之人,自然当死,那是再不会改变的呀。

曹军击杀袁谭之后,便逮住了郭图,这才打听到许攸被杀的消息。曹操颇感哀恸,即下令将郭图一门,不分男女老幼尽皆处斩,以为许子远报仇。

代郡的战事,持续时间则相对较长,一直等到五月初,才有报来,高幹兵败,遁入鲜卑之中,不知去向。曹操关照是勋,说给你干儿子写信,让他帮忙打听打听,高幹究竟逃进哪一部去了,我好派人赍着珍宝前去,买他脑袋回来,若然不肯,异日即发大军以征鲜卑,断此反复小人之头!然后号令三军,兵发乌丸去者!

可是这个时候,阎柔、鲜于辅站出来阻止,说倘若前日袁谭、高幹不反,丞相直接挥师东征,必然奏凯,然而今时却又不同了,恐怕胜算渺茫啊。阎柔说了:“右北平有庚水、辽西有濡水,两郡之界又有封大水,夏季丰期,往往泛滥,阻隔道路,使军行不易。若不幸顿陷于水泽之间,乌丸得讯来袭,必败也。”

曹操说那怎么办?啥时候才是枯水期,道路好走呢?二人禀报说:“须八九月间。”曹操说我不可能一直跟这儿再呆半年不挪窝啊,可是一旦返回许都,年内便不可能再兴大军了——咱要不要去赌一把看?

郭嘉建议曹操继续远征,他说袁氏兄弟(刚刚得到消息,袁熙也遁入了乌丸)已得乌丸大人蹋顿之助,若再勾结公孙度,那幽州就很危险了呀——“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幽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若即罢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幽州非己之所有也。”

是勋也跟旁边帮腔,于是曹操下了决断,留荀攸守备后路,自己亲统大军东征,六月而抵无终。在无终城内暂歇两日,正待继续启程,突然郭淮来报:“前路已无可通矣!”

郭伯济本来兴冲冲地跟着是勋北上,还请是勋为自己求得了百骑之长的职务,打算大显一番身手的,没想到基本没怎么见仗,袁氏就给灭了——最后圣水边那场仗,他还没能轮上。本来挺郁闷,好在经过是勋的介绍,他结识了曹纯曹子和。时曹纯本职虽然是议郎、参丞相军事,实际却统带着曹家中军的精锐骑兵,号“虎豹骑”。一来二去的,曹纯觉得郭淮这小年轻挺英勇,也颇知兵,加上看在是勋的面子上,就也把他引入了“虎豹骑”。

如今曹操东征,“虎豹骑”中半数撒出去在前方开道,或者在侧翼遮护,其中郭淮就领了探路之责。可是他回来禀报说,前几日连降暴雨,庚水、封大水全都泛滥,把右北平郡南部化作了一片泽国——沿海道路已被彻底阻断啦!

那年月的勃海范围比后世的渤海为大,海岸线还没有那么外伸,比方说唐山市的唐海、乐亭、栾南等县,这时代还都在海平面以下。南方是大海,北方是崇山峻岭,从渔阳经右北平通往辽西,只有一条大路,即自无终沿海而抵土垠——换成后世的地名,就是从天津市的蓟县东南向斜斜指向唐山市的丰润区(顺便一提,当时广阳郡治蓟县,乃是后世的北京南城,跟后世的蓟县不是一码事儿)。

听了郭淮的禀报,曹操兀自不信,亲自领人朝东方又走了这么十几里地,就见大水漫漫,一片汪洋,这哪儿还找得着道路啊?咱们不是走岔了直接奔海边儿来了吧?他不禁朝是勋微微苦笑:“若从宏辅之言,有勃海之水师,则今日不致进退两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