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骂死荀彧(第2/3页)

是勋连连摇头,说我不是想让你死,恰恰相反,我要指点你一条不死之路。说着话,就从怀里掏出伏后写给伏完的那封信来,递给荀彧。

荀彧接过信,一目十行,脸色第三次变化——这回是变得铁青:“此书从何得来,若为曹公所知,恐有不忍言之事!”

是勋一撇嘴:“此书为校事侦知,安有不先奏曹公,而勋能得见者乎?”说着话,身体朝前一倾,直视荀彧双眼:“曹公令下,待其过雒后乃发——文若识其意否?”

他仔细地观察荀彧的表情,就见荀文若先是紧张,继而似乎松了一口气,然后却又双眉一蹙,面色惨然:“此曹公欲试我耶?”

是勋心说我费了那么多唾沫星子,终于攻破了你的心防,等再说到具体问题,以你那么聪明的人,自能一眼看穿其中曲直,我也可以省省口舌啦。当下简明扼要地回答道:“此二事也,一则国母必不可保,使令君为之,或可全其性命。二则令君若不为也,身死而族灭,然亦难辞后世恶评!”

事情分开两部分来说,一是相关伏后,既然这封信被曹操看到了,他必然无法容忍,这个皇后是谁都保不住的。问题是,倘若由你来主持此事,伏后即使被废,或许还能保住性命,要是等曹操亲自动手,那她就死定啦。另一方面,你要是不肯帮忙曹操完成此事,曹操也不会容你长存于世,你死不要紧,恐怕荀氏满门都会遭殃,而且即便遭了殃了,后世对你为虎作伥的评价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荀彧怒极、恨极,反倒笑出声来:“则吾存亦罹讥,死亦不免,国母终不可保,社稷亦不得久,茫然为无路矣——此阱自蹈,此祸自作,彧也,彧也,自负智计,其实天下之至愚者也!”笑着笑着,气息在喉头噎住,憋得满脸通红,突然猛然咳嗽几声,竟然喷出一口血来!

这倒在是勋意料之外啊,惊得他就不禁一个哆嗦——心说不要啊,我此来是为了救你,免得你还走原本历史上的老路,最终服毒也好,忧愤也罢,落一个悲剧收场,要是当场把荀彧给气死了,那不是事与愿违吗?!赶紧从怀里掏出手帕来递给荀彧,并且急迫地说道:“令君勿急,勋又有一评也——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

荀彧是为了平定乱世,而教曹操行王道,并没有教曹操谋反篡位。他以仁义拯救天下,大势既成,不得已而接受曹操篡位的事实,这是周文王的道路啊,这才是荀彧的本心哪!

其实后世对荀彧的评价还是挺高的——这点儿荀彧不清楚,是勋可心里明镜似的——象袁宏那类痛加鞭笞的终究是少数,绝大多数史家、文人,还都愿意说荀彧的好话,想方设法把他跟曹操切割开来。是勋背的这一段,就是苏轼对荀彧的好评。

是勋那意思,我气着你啦,那赶紧的再给颗甜枣儿,劳驾你缓过来吧,别一时想不开,当场这就要挂啊。文学作品中诸葛亮骂死王朗,传为美谈,可现实中要是我是宏辅骂死荀彧,那还不成了千古罪人?!

荀彧接过手帕来擦了擦嘴角,随即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痼疾耳。”吐血那也是老毛病了,你放心,我还不至于这就被你气死啊。端起杯子来喝了一口水,耳听得是勋的美评,不禁苦笑道:“固知宏辅爱我也,今来乃为我解惑者也……”眼望是勋:“彧不敏,还请宏辅教我。”

荀彧刚才确实给气得差点儿背过气去,可是一口血喷出来,淤塞畅通,倒是也省过味儿来了——是勋今天干嘛来了?专为了气我?还是警告说曹操在试探我?哪儿有那么简单,他一定是想指点我下一步该怎么走啊。那好,我就来听一听他的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