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愿为孙程(第2/3页)

按照原本的计划,得耿纪等人确定政变基本成功,再拥荀彧进宫,通知天子您不用再假装置身事外了,可以上咱们给您准备好的这条破浪之舟啦。可是没想到消息还没报进去,天子就主动奔了德阳殿——“此真圣明之主也,何愁权奸不灭,炎汉不兴耶?!”

于是让吉本在后,约束住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兵,耿纪、韦晃挟持着荀彧,绑缚着二曹,率领百余名亲信,就直奔德阳殿而来。到得殿前,就见殿门大开,外有郎卫执戟守候,内中灯烛闪耀,耿纪、韦晃即作揖请荀文若当先而入,自己再随后跟进。

荀彧无可奈何,只得整顿衣冠,在外高呼:“前尚书令臣荀彧等,请谒天子。”门内传来一名宦者的声音:“请荀公、耿少府、韦司直入殿觐见。”

三人先后拱手、垂头而入。荀彧直到迈进大殿,这才抬起头来朝前方一望,却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刘协苦着一张脸坐于御案之后,身旁一人昂然柱戟而立——非他也,却正是汉侍中、魏中书令是勋是宏辅!

是勋为何在此呢?时间要倒退回数小时之前,是勋入宫谒见天子,得任曙吉的提醒,觉出来了不对,当即便想反身退至宫外,回相府去提醒二曹和王必。可是才到宫门口,就瞧见相府方向腾起了火光,心道一声“完”,不禁是手脚冰凉啊!

他惊的倒不是耿纪、韦晃之流发动政变,惊的是自己怎么一个不慎,又跑到漩涡中心来了呢?我这会儿要是还呆在安邑,可有多踏实!我是曹家亲信,这票乱党必然不肯轻饶,最起码也逮起来以使曹操投鼠忌器不是,一个弄不好,还可能直接就掉了脑袋!

眼瞧着乱党已经在攻打相府了,就王必那两下子,估计还跟原本历史上一样——挡不住。我此来许都,身旁就只带了老荆等数名部曲,别说领着他们杀回去援救曹昂、曹德了,就算保着我安然撤离乱成一锅粥的许都城,难度系数都不是一般的小。谁知道乱党有多少人?是跟原本历史上似的为“杂人及家僮千余人”,还是也笼络了部分的城守兵马?谁敢去冒这个险啊!

其实是勋也无急智,比曹德强不了多少,但一则经的事儿多了,能力自然有所成长,二则读的书也多——包括后世的书——“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经验教训吸收得比曹德强了不止一倍。所以他愣了不到半分钟,后面木恩拐着腿还没追上来呢,就已经都想明白了:要想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先把天子抓在手中!

这时候守门的郎卫也瞧见火光了,一个个嗫呆呆发愣,连手中长戟全都掉落在了地上。是勋一俯身,就捡起一支戟来,然后大声喝问:“今日其谁当值?!”一名郎卫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左、左署中郎田毅……”

这个田毅是勋是知道的,字仁卿,乃钜鹿人氏,是故袁绍的参谋田丰同族之侄,其父降曹前后共做过三任郡守,故此蒙荫为郎,去岁被擢升为六百石的中郎,隶光禄左署——那晋升令还是是勋当光禄勋的时候亲自签署的。

是勋当即喝令:“往报田中郎,传吾口谕,都中造乱,恐贼劫天子也,可速召集部署,来卫天子!”本来是勋这会儿根本管不到田毅,但汉朝是很讲究老长官、老部下之间的羁绊的,所谓“故吏”是也,就跟后世的进士和其座师一般,加上是勋名位、声望又高,故此才敢直接向田毅传达口令。

那郎卫也清楚这一点,赶紧的就去通传。这会儿木恩也追上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火起之处:“莫、莫非是相府不成?!”

是勋本来想手起一戟,把这个差点儿把自己哄入险地的阉人戳个透心凉,可是此刻见了对方惶急的神态,却不似作伪——哦,敢情这家伙只是一枚棋子,并没有参与逆谋。嗯,既然如此,不妨拿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