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包办婚姻(第2/3页)

是勋垂头想了一下,含糊答道:“吾夫妇甚宝爱此女,乃不欲早早于归也……”

是勋表面的意思,是不想闺女太早出嫁,离开父母身边。男女双方相差整整七岁,你家夏侯称怎么着二十岁都该娶妻了吧,那时候是雪才刚十三,谁放心让她那么年轻就去婆家啊。不过女子十二三岁便即出阁,亦为此时常事,所以是勋得借口说“吾夫妇甚宝爱此女”,这算是个特例。

而他真实的用意,是实在不看好那位夏侯称。倒不在于没怎么见过那小子的面,而是因为那小子在史书上是留过名的,据说还是童子的时候,就喜欢玩儿打仗游戏,夏侯渊让他读兵书,他却说:“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然后十六岁能射奔虎,连曹操都拉着他的手说:“我得汝矣!”外加这孩子还极其的能说,跟曹丕交情很好,每当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

看起来,这小子要真成长起来,不为名将,必是赵括,问题倒霉就倒霉在他压根儿就没能成长起来——十八岁就因病辞世了。这要是战死的还则罢了,说不定小蝴蝶翅膀就能扇乎得他得以寿终,而因病辞世的……是勋能放心把闺女嫁给他吗?

夏侯渊哪儿知道是勋心里这些花花绕啊,掰着指头一算,嗯,七岁的差距,或许真大了点儿——“则吾四子名威,九岁矣,可许之乎?”

夏侯威啊?是勋细一回想“古籍”,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可以有。

他本人确实非常宠爱闺女是雪,甚至更在儿子是复之上,而且就本心而言,不希望闺女掉进包办婚姻的渊薮里去。问题终究身在这个时代,是雪为士大夫之女,就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的可能性,哪怕身为老爹的自己再如何开明,甚至鼓励她去自择夫婿,可大闺女不可能到处去见陌生男人,想找自由恋爱的对象也未必找得着啊。而从包办婚姻的角度来看,夏侯家为曹氏亲族,跟自己身份相若,门第相当,权势亦盛,倒确实是不错的婆家备选。

再说了,包办婚姻总比政治联姻要来得强啊。

夏侯渊儿子不少,史书上皆载其名,老大夏侯衡已经跟曹德之女联了姻,老二夏侯霸,后来投了蜀,老三夏侯称,少年夭折,老五夏侯荣这会儿估计还没有出生,原本历史上是以十三岁的冲龄跟随夏侯渊战死在汉中的。夏侯威,以及将来才会出生的夏侯惠、夏侯和,则都其名不显,但总体而言,比夏侯惇所生的夏侯楙要强过不止一成去。

……呃,好吧,跟夏侯子林一比,貌似就连曹爽都算是人中龙凤了……是勋刚才低着头,是在回想“古籍”上有没有记载夏侯威是怎么死的,多大年岁才死的呢?貌似并无记载,但是隐约记得,史书上特意列了夏侯威的子孙之名,其中有个孙子还是玄孙来着,乃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夏侯湛之父为“晋景阳皇后(其实应该是晋景羊皇后)姊夫也,由此一门侈盛于时”。

虽说历史被改变了,不见得再会有晋朝,更不会有晋朝的外戚,但这家子终究有“侈盛于时”的可能性嘛。再说了,说不定这家发达的根子从此不在羊氏,不在司马氏,倒正在我是氏……故此是勋欣然从命,答应把闺女是雪许嫁给夏侯渊的第四子夏侯威,商定等夏侯威十八岁,是雪也十六岁以后,便正式商量婚事。

虚岁十六,那实岁也才十五啊,还是早了点儿……算了,到时候再说吧,随便找个借口,多拖他两三年,想来并不为难。

可是这回听说夏侯渊阵亡,是勋又是惋惜,又略略的有些懊悔——早知道妙才你难逃战死沙场之命,我就先不着急答应婚事啦。倒不是怕对方家族衰败,夏侯衡、夏侯霸都已成年,外加夏侯衡还即将迎娶曹德之女,就算再不成器,这一贵家还能衰败到哪儿去?怕的是夏侯威正是中二年龄(实岁十五),这小孩子没了爹教,不会彻底长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