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作育英才(第3/3页)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少年弟子收了不少,偏偏其中就没有一个是真喜欢念书的!相关文事,是勋只教导过诸葛亮,就连郭伯济也只是空挂弟子名头,其实没怎么听他讲论过道德文章。而这些小孩呢?秦朗顽劣、陈均懒惰、司马邕平庸,田彭祖和张缉略微好一些,可是整天缠着是勋给讲打仗故事,真拿起书本儿来却照样犯困。

好吧,这回又加上个夏侯威,其兄夏侯衡早就说过了,我这兄弟“唯好弓马,不喜读书”。

面对这些小太岁,是勋才真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是如何地难当,自己又要处理国事,又要注写书籍,又要操心政争,可再拿不出太多精力来跟他们周旋啦。好在他在幽州时候新收了一名门客,姓卢名毓字子家,乃大儒卢植之幼子也,家学渊源,学识非凡。本来以卢毓的家世是可以直荐为官,不必为人做客的,只是少年失怙,二兄又死,一个人在老家照顾着嫂嫂和侄儿、侄女,生活非常清贫。公孙瓒听闻此事,特意通过关靖请求是勋,给我这位小师弟一口清闲饭吃吧,是勋乃欣然允诺。

于是就把教育那些小太岁的任务交给了卢毓——说白了,卢子家是他们的班主任,是勋则去教导主任那个角儿,只管不时地抽查功课,外加给班主任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