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促膝对谈(第2/3页)

曹操这间书房,陈设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物。西、北两面墙上都打了高架,满满地塞着各类书卷、简牍,临窗则摆了张高桌,桌前是两把椅子——此亦仿效是勋闲居处所为也,终究垂足而坐要比盘膝而坐舒服得多啦。

曹操不是苦行僧,也并非端方君子,对于那些跟儒家礼制并挨不大上的传统习俗,乃无丝毫的执著——虽说直到宋代,还有人坚持跪坐为礼,垂足而坐是胡俗,那简直脑壳坏掉了——所以是勋每每玩出来什么新花样,他只要瞧着方便,那是必要仿效的。相比之下,诸葛亮就始终不习惯坐椅子,尤其身在尊长之前——则二人秉性之不同,由此亦可得见一斑。

当下曹操扯过椅子来,拉着是勋对面坐下,二人此可谓是“促膝而谈”。曹操首先问,你怎么回来得那么快?是勋不便一开口便道明来意,说我快马加鞭,专为给华佗求情的,只得假惺惺地答道:“分别日久,思念魏公,故不敢迟也。”

曹操笑着伸手一指,说别来这套,你肯定是想老婆了,不会是因为想我这一大老爷儿们。随即就问啊:“宏辅于凉州,何所见闻?”

是勋耐着性子,把凉州之行的经过备悉道出。听说他与姜叙等人设谋,流放了陈宫,曹操脸上不但不露丝毫喜色,反而拍着桌子慨叹:“吾终不负公台也,公台负吾——虽然此人不去,凉州不安,然得使其全生,宏辅是知我也。”感谢你体谅我的心情,没真把陈宫给弄死。

是勋摇一摇头:“公台多智,彼虽远流敦煌,亦或有复归之日,主公不可轻忽。”曹操说那咱们就必须抓紧时间,赶紧把关东各州给稳固下来,到时候即便陈宫复归、吕布翻脸,那也不怕啦——“前孔明已收荆南四郡,不日返都,吾乃使子修按巡之也。”

既然提到了曹昂,曹操的思路瞬间跳跃,突然凑近一些,低声询问是勋,前日卢洪奏上你与子修的对话,上面有你的签名,果然我的蠢儿子确实说了那些浑话吗?是勋模棱两可地回复道:“子修乃不欲主公高升也,吾亦有过,不当面折,致其妄语。”他确实是那个意思,而所说过的话……可能我言辞也激烈了一些,所以话赶话的,说出来就不成体统了。至于是否一字不易,抱歉,我记不清啦。

曹操一扶额头:“则如何处……”

是勋才刚听了曹髦转述的曹昂所言,这会儿对自己这妻侄心里正憋着一把火呢,本能地就不想说他什么好话。可是终究离间他人父子是大忌讳,加上曹操又是个敏感的人,恐怕很容易就能听出自己话语中的立场倾向来。所以他微皱双眉,想了一想,故意绕个圈子:“子修幼时即侍主公侧,未能独当一面,故其所思有所偏颇。今放之于外,使知人情百态,是有益也。”

你别瞧曹昂年纪轻轻地就跟随着曹操上阵,后来又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为丞相佐贰,不算温室中的花朵,但有曹操这棵大树遮风蔽雨,他也确实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坎坷啊。从军,很少上第一线去,从政,曹操早就划下了条条框框,身旁又有众多臣子辅佐,搞得他太过循规蹈矩了,思路和眼界还怎么可能开阔呢?曹昂日常所见,全都是一派笑脸,他哪儿知道人世间的险恶啊,怎么能够明白情势所至,乃有不得不为之事呢?他的天真,其实也是你养出来的,你如今把他单独放到外地去,让他经历一下风雨,观察一下真实的社会,应该能够扭转他不切实际的想法吧。

其实是勋心里还有另外一层所思,但并不敢宣之于口。那便是:曹昂还在安邑,曹丕就敢背着父兄搞小花样了,如今曹昂一走,天知道那曹老二还能够耍出什么鬼计来——吾且抽身于外,拭目以待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