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命天姓(第2/3页)

秦宓笑道:“天之覆人,人仰面即可见天,便天亦可名状也,而况人耶?”蒋干心说这家伙倒是好大口气,且让我来难他一难:“先生知天乎?然则天何状也,而可比人?人皆有首,天其有首耶?”

秦宓说没错,天有脑袋。蒋干闻言不禁悚然,随口就问:“天首在何处?”秦宓答道:“天首在西。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首在西方。”蒋干追问:“既有首,乃有耳乎?”秦宓答道:“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蒋干再问:“天有足乎?”秦宓说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蒋干又问:“天有姓乎?”秦宓说有——“天姓刘也,以天子姓刘,故此知之。”

在原本的历史上,秦宓后来在蜀汉做到左中郎将、长水校尉,某次东吴派遣张温来聘,二人相与答难,也有过类似的一段对话。不过在史书记载上,后面再多两句——“日生于东乎?”“虽生于东而没于西。”这事儿就算完了,而在这条时间线上,对话却尚未结束。

原因在于两点:一,原本历史上张温是客场,秦宓是主场,所以张温不可能跟秦子敕太较真儿;但此时此刻,占据主场优势的是蒋干,他又怎么甘心被秦宓始终压着打呢?二,张温报聘,是为了吴、蜀联盟,所以得给对方留点儿面子,不能破坏了和谐融洽的气氛;而此时此刻,想要促成联盟的只有秦宓一人而已,吕布没这心思,蒋干更是竭力要将这联盟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他逮着机会,一定要反驳啊,当即笑道:“原来如此——吾但闻‘天命无常’,而不识‘天姓有常’也。天子乃当姓刘,自黄帝而颛顼、唐尧、虞舜,迄于夏、殷、周,乃皆篡僭耳。”

汉朝的天子是姓刘没错,但你要说天也姓刘……那就是说从古至今,天子就只能够刘姓的人来做啦?秦朝、新朝,咱都可以算是篡逆,问题再往前的周呢?商呢?夏呢?一直上溯到人文初祖黄帝呢?他们可都不姓刘啊,照你的意思,也全都是篡僭了?焉有是理?!

秦宓心说机智问答而已,你要这么较真儿就没劲啦——“尧为黄帝后,刘姓祖刘累为尧之裔,自一脉也。”其实他们都是本家,自然不能算篡僭,而皆可为天子也。

可是蒋干继续较真儿:“然则周亦同源也,曹、吕为周之裔,亦可为天子矣。”周朝王室姓姬,自称是黄帝的后裔,而曹、吕在春秋时代都是姬姓诸侯,后人以国名为氏,进而为姓,照你这么说,也全都是一家子——那么曹操跟我家凉公,也都有做天子的资格啦。

秦宓把脸一沉,厉声呵斥道:“吾以先生为智者也,何出此不臣之言?!自高祖开基,世祖复兴,汉有天下垂四百载,别姓安敢觊觎!”

蒋干点点头,说您说得没错,是我失言了——“是故周有天下八百岁,恨为秦篡,高皇帝乃复周之社稷,今世仍为周矣。”

这彻底是反话——按你说的,汉朝有四百年天下就了不起啦,周朝还有八百年天下呢,那么就只有姬姓才能做天子,“别姓安敢觊觎”,刘邦就应该找个姓姬的来当皇帝,自己退居臣位才是。

秦宓拍案而起,愤然道:“先生出此无父无君之言,吾不愿闻也!”蒋干连连拱手,嘴里却并不仅仅是道歉,而是说:“干无状,得罪先生,即此恭送先生。”既然谈不拢那就别谈了,但你要搞搞清楚,在这儿我是主,你是客,不是我得避你,而是你请滚蛋吧。

秦宓当然不能就此滚蛋啦,只能强按面上怒火——其实心里倒没啥怒火,反而暗赞蒋子翼真能言善辩,外加胡搅蛮缠者也——朝向吕布一拱手:“凉公得非汉臣耶?而乃容此不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