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明算之弊(第2/3页)

你就算把度部整月的出入账本儿全都取来,也不过如此而已了吧,可真要度部计算钱粮,又不可能一个人干,更不可能短短三柱香的时间就要答完整整二十道题目!

考试时间都是主考所定,其余各科都规定有整整半天的时间可供答卷——即便如此,是宏辅估计自己并无捷才,真要去应考,未必能得高中,能混个中中就算不错了——只有赵爽规定明算科只给三柱香时间。无他,因为当初诸葛孔明就是花了差不多时间完成的,对于赵爽来说,那是个“衡”,也就是标杆。

题目如此深奥、繁难,就连马钧瞧着也不禁头痛,好在他基础尚算扎实,算盘拨拉得也快,才勉强在收卷的前一刻把所有二十道题目都给答完了——只是来不及检查。考生们三三两两出得考场,十个里面倒有九个皱眉摇头,唉声叹气,甚至还有人说:“以为明算易也,早知今日,盍应明经?”

大家伙儿都知道明经的题目难,参考者也众多,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报考明算的很多士人都是为了躲避明经而来的。明算若能得中,度部、虞部、工部,或者相对应的各州、郡、县属吏,皆可为之,前程也不见得有多差呀。就算有玻璃天花板跟天上拦着,将来难为宰执,可本来自己就没那般宏图大志嘛,毕生奋斗,能得千石、两千石,便足够光宗耀祖的了。

别人越是沮丧,马钧倒越是高兴。他因为口吃,也不与旁人交谈,但始终支棱着耳朵,倾听同考们诉苦,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答完所有二十道题目,甚至还有些直接就交了白卷儿。自己好歹把题都给答完啦,即便没时间验算,总能蒙对个六七成吧,取上不易,得个中中、中下什么的,勉强合格应不为难。看起来,自家仕途便要由此而始,母亲的心愿得以达成……而且只要考中了,陈纻答应把后几卷《物理初言》借给自己阅读啊——想到这里,马钧就不禁心痒难搔,双眼放光。

只是来的时候有公车相送,回程就只好腿着啦。他寄居在洛阳西门外的是氏庄院中,而考明算的皇庄却在北门外,距离相当遥远,估计等走回去天都要黑了,必然误了夕食——那可是官家提供的免费食物啊,吃不到嘴,可多浪费?正在考虑着,要不要加快脚步,一溜小跑,争取赶得及免费夕食,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几枚铜钱,在洛阳市内购买些零碎食物呢?得中在即,何不干脆奢侈一把,以为庆贺?

一边权衡利弊,一边遛跶着,可是才刚进入洛阳城门,忽听身后马蹄声响,随即一人高声唤道:“前面得非扶风马德衡乎?”

马钧心说这是谁啊?洛阳城内竟然还有人识得自己吗?还是说陈纻、马齐他们也已考毕,特来寻找自己?可那也不是他们的声音啊,并且他们也无马可骑。

疑惑地转过身来,开口答道:“正是马钧。”就见跨马而来的原来是三名皂衫小吏,当先一人驰至近前,匆匆勒马,随即上下打量了自己一番,突然厉声喝道:“拿下了!”

随即另二吏跳下马来,一个双手搭上马钧的肩膀,用力朝下一压——马钧体格本不雄壮,又是弱冠少年,差点儿就直接给按趴下喽——另一人就腰间解下绳索来,便待绑缚。

马钧正在憧憬得中为官后的锦绣前程,突然间从云端跌落尘埃,不禁吓得是魂飞天外,手足皆软,于是扯着嗓子大叫道:“吾、吾无罪也!”马上那小吏冷笑一声:“上官遣我等来拿你,必有缘故,何言无罪?!”

原来这三名小吏,乃是明算科的考官赵爽所遣来逮捕马钧的。且说明算科不但答卷时间给的仓促,判卷时间更短。因为这年月的算术只看结果,不论过程,无论《周髀》还是《九章》,其中所有题目,大多不列算式,能够指引读者一个基本方向就算很不错了。所以赵爽出了二十道题,同时也给出了二十个标准答案,根本都不用他亲自去批阅试卷,找两名小吏照着比对就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