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假子拒敌(第2/3页)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备随即就得了一个亲生儿子,起名刘禅——刘封从此与继嗣无缘。可是在这条时间线上,刘禅的亲娘甘氏辗转跟了是勋了,刘备的侧室麋氏则于归是宽——总之刘备在徐州的时候,没能捞到一个名女人。具体刘备正室是谁,还有几名侧室,暂且不论,总之也都在颠沛流离中死的死,散的散啦,要等入蜀以后,才迎娶了刘瑁的未亡人、吴懿之妹吴氏为妻,称帝后即册封吴氏为皇后。

在任何一条时间线上,这位吴皇后都没有生育,刘备入蜀后多纳侧室,总共生下两名庶子,一名刘禅,一名刘永——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可能是刘永和刘理,小阿斗根本没机会投胎。

本来若刘禅为甘夫人所生,虽然亦不算嫡子,但甘夫人深受刘备宠爱,在无正室的情况下常摄内事,可谓“孺子”(贵妾),按照汉律,嫡子之下即为孺子之子,估计刘封跟他没得争;可是如今的刘禅之母并不尊贵,因而跟养子刘封就法理上而言,距离拉得相当近,那么若按长幼论,刘封同样有机会当上太子,就看刘备本人如何抉择罢了。只是刘备始终拖着不肯立嗣,嘴里说吴皇后年轻,还有可能生育嘛,所生嫡子,合继大统,其实是想把非自家亲骨血的刘封排除在继承体系之外。

刘封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因此想要建立赫赫武勋,从而在文臣武将之中赢得更多的支持者,他好谋夺太子之位。这回率军断后自然要冒相当大的风险,但风险越大,收益也可能越大呀,我要是立此大功,再趁机跟张飞搞好了关系,那老爹还能不认真考虑我吗?

因此排众而出,执意请令,说:“父有难而儿不能救者,岂为人乎?”用孝道的大道理给自己此行涂抹正义色彩。刘备无奈之下,只得应允——刘封虽然年轻,但确实能打啊,很难找出比他更靠谱的断后之将来啦。

蜀军主力匆匆渡渭,直向褒斜谷口而来,可是前锋才刚入谷,于禁就率兵赶到了——刘备心说好险,若无宗玮赍来法孝直之书,我但凡慢得一步,被魏军堵住谷口,恐怕就要埋骨在这渭水岸边啦!他本能地忽略了,其实黄权已经劝他退兵好几回了……临该打仗,刘备想起黄权来了,即命之以敌于禁,掩护大军撤退。黄权就问了,说我打退敌军以后,是直接跟着您返回汉中去啊,还是留在谷口,策应张将军和令公子啊?刘备回答说:“候益德归,即可并归也。”你得策应张飞撤退,至于刘封……我可没提啊,你瞧着办。

黄权倚山而阵,于禁所部远来疲惫,他又并非斗将,连冲了好几回都冲不过去,刘备遂得以顺利撤出关中。

再说曹操与曹真等会师一处,直取槐里,到得城下一瞧,只见旌旗招展,却无人声。沮授扬鞭指道:“此必空城也,敌已飏矣。”曹操不信,遣吕蒙率军攻城,果然已不见了蜀军踪影——张飞趁着昨晚月昏星暗,早就已经跑远啦。

曹操乃使曹洪为先导,一路疾追,再至武功。曹洪瞧城上跟槐里一样,也是光见旌帜,并无人影,不禁笑道:“沮子辅所料不差,刘备已渡渭而南,欲归汉中去也,但期于文则能于谷口阻之。”下令进城,稍加歇息,便可衔尾而追,争取跟于禁前后夹击,生擒刘备,以消天下之祸!

既然是空城,那也就懒得造云梯了,直接遣士卒以绳索登城而上,随即下来启闩开门,迎接曹洪进入。可是曹洪才刚策马进入瓮城,忽听城中一阵鼓响,伏兵四起,箭如雨下。曹子廉惊慌而走,但见北有张飞,南有刘封,各率兵马沿着城墙便左右包抄过来。

曹洪虽勇,终究促起不意,又不知敌军有多少兵马,被迫率军狼狈而逃。张飞、刘封等从后追击,杀伤甚众,并且一口气就赶及了曹军主力。曹操也压根儿没想到会遭逢敌军,更没料到曹洪直接就败下来了,所部还是行军队列,又被败兵一冲,几乎勒束不住。只好被迫退上渭水岸边的一处高阜,招呼各军层层围绕,以遏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