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违天不祥(第2/3页)

再说了,你就算想帮关羽,泰半文吏而已,对方刀子都抽出来了,就算冒死冲上去,又能济得甚事?

当然啦,其中还有一派的动向也不可小觑,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甚至是助纣为虐的作用,那就是巴蜀土著。此前自关中归来,杜琼、谯周等人便私下散布失败主义情绪,导致蜀吏普遍灰心失望,丧失了朝气。如今刘备一死,瞬间的惊骇、悲痛之下,更是谁都再生不出为国拼死的心思来了……当然这一切,要到其后是勋入蜀,才通过多方调查,逐渐探明了事变的脉络,这时候他还并不清楚。一开始还怀疑是蜀人的诡计,但再一琢磨,曹真也验看过了,确实是张飞的首级——难道为了诱敌而故意杀一大将吗?刘备须不是燕太子丹,张飞也非亡人樊於期可比……刘备、关羽、张飞已死的消息估计是真的,只是其中细节,此刻尚不得而知罢啦。

再看群僚,先是震恐,既而也皆欣喜。曹操便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今当顺天命而伐蜀。若待刘备二子分出胜负,取之或难也。”

新任度部尚书司马朗奏道:“去岁刘备入关,郡县田亩俱遭践踏,旋陛下亲征拯难,关中敌我不下二十万众,仓廪食尽。今尚夏日,新谷未收,如何发兵而伐?陛下三思。”

曹操说不行,粮食不足就从别处起运,哪怕耗费再大,也得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把西蜀给打下来——“此天资我,违天不祥也!”即问新任兵部尚书蒋济:“关中有兵几何?”

蒋济说原本聚拢在关中的兵马,因为粮秣不足,已经纷纷前往其它州郡就食,目前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大概三万。曹操又问:“凉州若何?荆州若何?”蒋济说凉州还可以动用两万众,若赍金珠以馈氐羌胡部,可能多拉两万骑出来;至于荆州,也包括刚拿下来的房陵郡,大概可以动用五万兵马。

曹操说足够了,当下眼珠略略一转,突然间注目是勋:“即以宏辅为大都督,总统雍、凉、荆三州兵马,克期伐蜀!”

是勋当场就傻了,心说你怎么想到派我去伐蜀?本来就是仓促发兵,这再命一员打仗二把刀的家伙为帅,成功几率就更小啦——老曹你是病迷糊了吧,究竟在想些啥呢?

曹操既然点名是勋率军伐蜀,自然有他的考量在内,于是扳着手指头,逐一向群臣解释。

其一,这回是仓促发兵,总计不过十万兵马,还不到去年完善计划中的一半儿,此亦无可奈何之事。一来军分各处,难以快速调集,二来粮秣不足,无法支撑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因蜀中内乱,机不可失,故不得不趁隙而进也。

所以这次伐蜀,重点在于后勤统筹和各军行动之协调——真正主力以向汉中的只有雍、凉之兵,荆州兵马虽多,起码第一阶段只能起到策应作用——而这都乃是勋的长项。曹操说除非自己再度亲征,否则无论能力还是威望,是宏辅都是统帅的不二人选——可就朕这模样,是真上不了战场啦。

其二,此战重在攻心,次乃攻城。蜀中内乱,刘氏二子争斗不休,倘若魏军压境后能够捐弃前嫌,一致对外,那咱们一点儿机会都没有。如何继续离间二者之间的关系,寻隙而入汉中,进取巴蜀,运筹帷幄比前线指挥更加重要——就这点而言,是宏辅善察人心,能明大势,此秉赋就连护国曹子孝都难以望其项背啊。

第三,蜀中既然派系林立,互相倾轧,那么或可一举而击溃之,但其后欲图稳定局势,长久统治之,难度就比较大啦。所以要派一名精擅政务的重臣为帅,此亦非是勋不可也。

说完了注目是勋:“天下一而国家兴,在此一举,朕望甚厚,宏辅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