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攻山(第2/5页)

三镇攻打石门山,又肩负着渡河接应的重任,以宁远军的实力,还有吴三桂在蓟辽总督洪承畴心中地位,又有他背后强大的门阀背景,所以当仁不让,三镇总兵,皆以吴三桂为首。

就见吴三桂指着沙盘款款而谈:“洪督方略,此次我三镇大军,马帅主攻石门山,唐帅攻河谷,末将则策应押阵。山岭难攻,此战关键,还是在东路的唐帅部,若能攻下水手营壕沟,唐帅的军队,就能迂回到石门山背后,与马帅一起,前后夹击包抄,如此,奴贼定败!”

本来依洪承畴的方略布置,是由吴三桂攻打石门山,马科策应支援。

不过今早议事时,马科不知吃错什么药,抢着要当先锋。看他立功心切,洪承畴也不好打击他的雄心士气,而且大军奋勇向前,也是他乐意看到的,便替换下了吴三桂,由马科担任攻山先锋。

此时军略的安排,便是马科部,分兵二路,攻打石门山,唐通部在战车掩护下,一直沿着河谷行进,直到攻打到小凌河与百股河交汇处,也就是后世的百股大桥处,然后从背后,对石门山发起攻击,双方配合,夺下山岭。

而且三镇大军攻占石门山后,立时在小凌河边立寨,挖掘壕沟,撘建浮桥等,为过河作准备。

清军虽然在河边建了不少浮桥,到时肯定全烧了。眼下小凌河虽然水量减少,不过人马仍然难行,且河中多烂泥水塘,辎重车马,非有浮桥不可。

撘建浮桥的地带,主要在沙洲的东段,女儿河与小凌河相汇处形成一个颇大的沙洲,便是后世的东湖公园所在,此处水流湍急,之间的地方,却是难以撘建浮桥。

听着吴三桂的解说,马科与唐通都是微微点头,或摸胡须,或抚衣甲,一付珠玑在握的神情。

唐通看着吴三桂,眼中隐晦地闪过嫉妒的神情,他今日精心打扮,一副精致的山文甲,披着大红披风,面如冠玉,看起去风度翩翩,不过与吴三桂一比,便若草鸡与凤凰的区别。

吴三桂本来就非常英俊,否则不会有“白皙通侯最少年”的美誉,世家子弟那种风范,也不是唐通能比的。

而且吴家与祖家,都是辽东土豪,有二者支持,吴三桂自然官运亨通,加上他本身文武双全,武艺骑射都是一等一的漂亮,同龄人当中,隐隐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压迫力,况且吴三桂还比他小好多岁。

不过他面上却是一副佩服的神情,笑嘻嘻赞道:“吴将军不愧为辽东虎将,解说起来,就是清楚明白。”

马科一副慈祥长者形象,感慨道:“后生可畏哪,本帅不服老都不行。”

不过随后,他以轻蔑的神情,指向石门山的清军道:“区区数千鞑虏,我山海军定然一鼓而下,将其剿灭,夺取山岭!”

唐通等人大声喝彩,马科身后的山海镇各将,也觉得大帅气势很足,在各将面前大涨脸面,纷纷叫道:“大帅威武。”

“大帅虎威,区区东虏何足道哉。”

各将中,以他的亲将马智仁,还有新入正兵营的原蓟镇游击白厚仁叫得最响亮。

不久前,蓟辽总督洪承畴,从蓟镇溃兵中,补充了上千人的骑兵给马科,皆是原蓟镇正兵营的兵马,各兵战力在镇中都是数一数二。唐通部也补充了一百骑兵,由此可见,洪承畴对他们的袒护之意,二者虽被降罪,然实在好处得了不少。

而蓟镇各将中,前营参将马甫名,左右参将陈龟图、谋孙田、游击潘吉溪、叶齐榜等人皆被治罪,唯有白厚仁等寥寥数人逃过惩罚。被补充进马科部后,白厚仁一心想抱马科的大腿,各种场面下曲意逢迎,马科对也他用心拉拢,将帅间一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