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鹿死谁手(第2/5页)

如此,女儿河北岸的正面战场上,以满洲四旗为主,蒙汉军,朝鲜军为辅,总兵力差点达到十一万。

当然,因为战后各旗伤亡的缘故,能战斗的兵马只有约十万,甚至不到一点,他们对面的明军,连上松山守军什么的,估计也就十万左右。

皇太极目光如鸷鹰般锐利,来回扫视众人:“两黄旗旗主阿山与拜音图,率八旗蒙古二黄旗,共约三万兵丁,又有外藩蒙古二万余人,五万杂役阿哈,十万大军,攻打明军杏山,以为包抄断绝后路之举!”

情报所得,明国在杏山等地,布置有辽东总兵刘肇基,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等人,加上当地一些兵马,总兵力约四万余人,笔架山附近,也有协守总兵孟道数千人马。

十万大军雷霆攻打,想必可以将他们包抄,消灭!

曹变蛟、王廷臣等虽称可战,然皇太极并未放在心上,让他稍稍有点担忧的,便是靖边军布置在长岭山的一些人马。

这个长岭山,远远观之,就是一座普通的山岭,实在没什么出奇,甚至看不到防守工事,只有近近一看,才好象有一些矮矮的土墙,似乎寨墙什么都没有,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当然,以皇太极对王斗的重视,他认为长岭山不会这么简单。

虽然哨骑只能远远观之,难以逼近,不过从他们描绘的词语中,皇太极感到一种熟悉感,有点类似当年多尔衮等攻打王斗的巨鹿防线,这引起皇太极很大关注。

不过他认为,长岭山的守军还是太少,估计就是二、三千人马,还是靖边军的辎兵驻守,在己方优势兵力下,还是可以攻打下的。

当年多尔衮等人攻巨鹿时,不是一样攻进他们的防线?多多驱使阿哈杂役便可。

随军的阿哈奴隶们,大可使用抬旗,分发田地等措施诱惑,定可大大增强他们作战送死的积极性。

所以重视归重视,皇太极并不认为长岭山夺取不下,而且此处位于自己计划中断绝后路,挖取壕沟关键所在,必夺之。

多尔衮心中恼怒,皇太极将自己与多铎的兵马布置在正面战场,而他的两黄旗,则去包抄后路。谁都知道,与王斗作战危险,包抄后路,则相对轻松,便是在锦州城外与吴三桂等人大战,危险性也不高。

他知道,皇太极早对自己与弟弟猜忌,他与多铎的两白旗,总牛录数达到98个,大大超过两黄旗的75个牛录。

虽说再加上豪格的42个牛录,皇太极父子,实力还是超过他们,不过也差不了多少,怪不得皇太极始终疑神疑鬼,一有机会,就让二旗做炮灰。

不过多尔衮也没办法,皇太极身为清国皇帝,命令他们名正言顺,多尔衮再是恼怒,他也不敢当面抗拒。更何况这次大战,豪格的正蓝旗一样安排在正面战场,让多尔衮更无话可说。

他只得出列,与济尔哈朗等人一起领命。

高声喝应的时候,他感觉皇太极阴冷的目光从自己脸上扫过,多尔衮心下更是一凛。

朝鲜国右议政金自点心中哀叹,为巴结主子,这次领军前来锦州,是来错了。

他率领的朝鲜军,因为各处都要他们送死,眼下能战斗的,已经不到一万。

兵将们怨声载道,将他这个右议政恨之入骨,这次更摊上让人畏惧的靖边军,只希望决战大获全胜,否则回国之后,他都不知如何向朝野上下交待。

孔有德,石廷柱等人倒是雄赳赳气昂昂,充满激情,自投靠清国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得安心为清国卖命了。

当然,他们齐声大吼的同时,内心还是不无惶恐,连朝鲜兵在内,他们铳兵不到三万,而估算靖边军与杨国柱,王朴等人铳兵,可能有一万三千到一万五千人左右,能不能在鸟铳对射中打赢,他们也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