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扶苏另一面(二)(第2/3页)

郎中令军不过一千人,卫尉军不过五千人。

加上中尉军地一万人,总共不超过两万。而这两万也是拱卫京畿的最后依仗。蓝田大营虽有三四万人马驻守,却又需要震慑渭南,兼顾武关之外的南阳、颍川两地,根本抽不出身来。

也就是说,在南北两疆未平静,兵马未撤回之前,山东和关中的兵力空虚,一旦出现什么乱子,将会造成难以估量地后果……上将军,我这些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危机。=这么说吧,在两疆兵马未能抽回之前,我大秦随时都要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啊。”

蒙恬不是个政治家,但毫无疑问,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在听完扶苏的这些话之后,蒙恬立刻醒悟到,大秦帝国地江山社稷,处在何等危险地局面中。

“秦法虽好,然则需要时间,徐徐推进……

关中我们可以暂不去考虑,但是山东,特别是泗水、砀郡、陈郡和南阳一带,却是非常危险。

大江之南,有好勇斗狠的越人,而且能打造出精良的武器。

如果这些地方一旦出现叛乱,我大秦甚至可能派不出兵马去平乱,而半壁江山将从此失守。”在始皇帝的眼中,扶苏或许真的是有妇人之仁。

可实际上呢?始皇帝之所以不满意扶苏,也许并不是所谓的妇人之仁,而是两者间的政见不同。不可否认,始皇帝嬴政的确是天下少有的明君。至少在六国统一之前,他地确很英明。然后统一天下之后,始皇帝逐渐变得刚愎自用,在很多事情上,不似当年般从谏如流。

就以这秦法地推行而言,始皇帝就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

而扶苏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建议始皇帝放缓秦法推行地速度。一步一步的逐渐

于是乎,父子两人地分歧就出现了。

蒙恬说:“既然如此,你把他派回去。难不成还能有什么大用处?”

扶苏点点头。“如今故楚之地,有妖言惑众。说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甚至还扯到了先贤的身上。我们都知道那是胡说八道。可百姓们却未必知道。而这种流言,又恰恰无法断绝。长此以往下去,楚地必然会成为我大秦心腹之患。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强力之人驻守。

我已向父皇请奏,设立泗水都尉

楚地若乱。必然是由南向北……泗水郡地处南北之交。首当其冲。壮叔父虽可信任,然则能力却不足。这一点,从那洪泽盗匪一事上就能够看出。若非老罴,怕洪泽至今仍不安宁。

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有强硬手段,知晓进退地人物驻守泗水郡。

这个人必须要在泗水郡有一定地根基,同时又要对我大秦忠心耿耿。我想了很久,唯有那老罴最为合适。之前的事情且不去赘述,从他在富平的表现来看。这个人冷静。足智多谋,能随机应变……他以往做过的事情。已经表明了他是一个手段极其强硬,甚至铁血地人物。

他是老秦人……

不管他是不是刘悚的后人,他身上的老秦烙印,却是谁也无法抹去。

此外,他与南疆任嚣,关系密切,可称得上是师生之谊。而他在楼仓有大片的土地,泗水花雕虽然已经关闭,可杜陵酒神之名,至今仍被人传唱。这个人,正是我心中的合适人选。”

扶苏地这一番话,着实打动了蒙恬。

他沉吟片刻,“大公子所言极是。只是他年纪刚满二十,就担任校尉一职,未免会有人不服吧。”

扶苏笑了,“谁不服?”

“这个……”

“我已经打听到了,此人今年虽在北疆,但是却和清老联手,在东汉修造盐城。以清老之睿智,等闲人莫说和她合作,就算是正眼看上一下都很难。可是清老却选择了老罴,正说明她对老罴地看重;而且壮叔父对他也非常赏识。你也知道,父皇对壮叔父,也颇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