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盘根错节(第2/3页)

李叔叔的牢骚确实没错,大唐的世家门阀、王公贵族之间多有联系,几乎就是一张庞大的蜘蛛网,而这张网,正是今天让李叔叔烦恼和愤怒的原因。因为,这十余天的时间里,大唐王公贵族、世家门阀之间搞串联,结同盟的消息不停的呈送到李叔叔的案前,这让李叔叔如何不怒,这其中,李叔叔的两个异母兄弟的奏本最为激烈,陇西王李博乂和其兄海王李奉慈,

都是高祖李渊的二哥李湛的儿子,早亡,后李渊建唐封其兄李湛为蜀王,这两个家伙也成为了王爷。

不过,这两兄弟既骄横,又自傲,没半分本事,李家打天下的时候,这两个家伙也乘机得了封赏,不过,李博乂的王府内竟然有妻妾数百人之众,府内皆衣着绸裳,每餐都必须精美繁多,整天听歌阅舞以为自如,骄侈无比。这两人的奢侈程度就连高祖都看不过眼,可毕竟是自己兄长留下的骨肉,多次劝戒这兄弟俩,可非但没什么效果,这哥俩还报怨李渊看不起他们,不让他们做官,参与朝政大事。

李渊气的直哆嗦,最后干脆给这哥俩一人赐了两百匹绢,让他们去买些经史习读,若是有了本事,当我这个当叔叔的,自然会重用你们。

可是,直到李渊这位大唐开国帝王身死,这两个家伙别说长本事,怕是那两百匹绢早就变成了他们身上的衣裳,又或是换成了酒食。李叔叔也曾经报怨过,自家的娃儿不学好,分明就是有这两个表哥在那儿做榜样。

可就是今天,这二位王爷跳将了出来,直接指出,李叔叔的做法不妥,太伤他们这种忠城爱国,为国呕心泣血的皇亲的心了,李叔叔给气得笑了起来,指着这两本被他狠狠掷于地上的奏本怒道:“朕怎么会有这样的堂兄?!”

“陛下息怒,二位王爷,想来并不了解事情的缘由,说然不赞同税法之变革,认为我大唐目前之税制利国安民,这,也算得是一片忠梗之心。”褚遂良站了出来劝解道。

马周嘴角微微一弯:“支持陛下之人,与反对陛下之人,其实,想必也早在陛下的预料之中,二位殿下之虑,必然是害怕我大唐税制之改革一旦填补了其中的漏洞之后,他们的生活质量,怕是要下降不少,所以,才会出言阻扰。同理,反对之人中,不是勋贵、便是王公,若不然,便是与世家门阀有大牵联之人,又或者是与大商贾、大地主有利害关系之人。由此可以想见,这一次,陛下的税法改革,确实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他们才会如此寝食难安。陛下应该高兴才是,何需恼怒?”

马屁!绝对是马屁!但是拍的相当有水平,甚至连我这个优秀的吹捧大师都差点忍不住想鼓掌喝彩了,不说其他人,就连方才还一脸愤恨之色的李叔叔听了马周这番话之后,果然转怒为喜:“爱卿之言,甚合朕心。”

李叔叔也不是那种一旦发怒之后,就顾头不顾腚的匹夫,若是那样,他也就不会座在今天的这个位置上。

李叔叔很快便平静了下来,思考良久,方开口言道:“皇叔,宗室方面有什么动静?”李叔叔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年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长者身上。

这位,就是目前大唐的宗正卿、襄邑王李神符,专门管理皇族宗族事务的最高官员。他也是李神通的幼弟,很奇怪的名字,我曾经向李治打听过他这名字的来由,这才知道,他们二人是李渊的叔叔,海州刺史李亮之子,这位李治的叔祖是一位爱好道教之人,对于道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他的这两个儿子幼时体弱多病,这位李亮就给这哥俩起了这种神奇的名字,一个叫神通,嗯,这还好点,可这当弟的既然起了个神符?怎么听都觉得这名字实在是太挫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