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说太子论马谡,诸葛亮谒君永安宫

随着黄鹂鸟儿的第一声悠扬鸣啼,冬天过去了。

春光正好,白帝城周围山野间的花都簇簇开放,永安宫的内侍李阚一早起来,往宫外山坡上采摘了许多水嫩花朵,想给阴冷的宫殿增添些温暖的人间气息。

他抱着满捧的鲜花走进刘备寝宫,看见三个太医齐齐地跪在刘备榻前,一人诊脉,一人行针,一人观色。他乍想起今日又是太医为皇帝会诊之日,这些太医皆是成都少府遣来的杏林大家,是丞相亲自挑选的。

他悄悄地走到一边,将满捧鲜花寻了一个大青铜缶盛好,挪到离皇帝卧榻近的地方,以便皇帝醒来就能看见满眼春色。

刘备今日较三天前更是疲惫,歪斜在隐囊上恹恹地没有一点力气,得靠内侍扶住他的身体,才能伸出一只手来。

“怎样?”刘备有气无力地问。

太医们都磕了头,领头的太医官说:“尚需细细调养,大好之日可望!”

“可大好?”刘备稍大了声音。

“是!”

“也就是说朕的病有起色?”

“是!”

刘备忽地笑了一声,古怪的笑声让太医们的心抖了一下。

“还哄朕呢?”刘备冷冷地说。

太医们一身的汗都出来了,医官慌忙道:“臣等据实而奏,岂敢蒙骗陛下?”

刘备借着内侍的肩膀抬手摇了摇:“朕不要听这些假话,朕要听实话!”

“臣等说的就是实话!”太医们铆定了不肯松口。

“屁话!”刘备怒声一喝,因动了肝气,身子本是疲乏之极,一时大喘不已,吓得太医们一拥而起,便要给刘备急救。

刘备奋起力气,一把推开他们:“过去!”

太医们不敢妄动,只得乖乖地退下跪好。

刘备盯着他们,一字一字吐道:“朕再说一遍,朕要听实话!”

太医不语,头低在两肩之间,半晌都没有动一下,似乎被点了穴位。

“你们若不说,诛、诛……”刘备想狠狠地定个罪名,脑子里闪出了连坐、诛族、弃市,血淋淋的画面让他重病煎熬的心为之难受。

“陛下息怒!”医官急道,“请听臣一言!”

刘备一指:“说!”

医官一叩:“陛下乃万金之躯,一身干系天下,陛下染疢,是为社稷染疢。社稷之病,情非小事,小不可乱于朝堂,大不可宣于闾巷,社稷存亡怎可妄言?庙堂紫绶尚不敢轻探,臣等微末怎能擅言!”

刘备沉默了,良久,他叹道:“罢了,朕不逼你们了。不过,朕只问你们一句,”刘备撑起身体,肃然问道,“朕还能拖过今年么?”

医官垂首不发一言。

“半年?”刘备又问。

医官伏得更低,仍旧不说话。

“两个月?”刘备的声音颤抖了。

“陛下治臣之罪吧,臣万难相告,宁死而已!”医官带了哭腔说。

刘备已经全然明白了,他轻一抬手:“都起来吧。”

太医们抽泣着磨蹭而起,听见刘备微弱的声音说:“赏!”

刚起立的身体又都伏下,医官哭道:“陛下厚赏,臣等不敢受,折杀臣等了!”

刘备虚弱地笑道:“该你们受,何必推辞,你们送给朕实话,朕自然加以犒赏。”

太医又愧又悲,这些日子,每次诊病,刘备都有赏赐。如今被刘备洞悉了违心好话,不仅不罚,还有犒赏。怪不得人都称季汉皇帝宽厚好礼,待人真心无假,三个千恩万谢地受了赏赐,一阵磕头后才缓步而去。

刘备重重地靠下,身子陷进了软绵绵的棉褥里,目光随意一扫,视野里出现了一丛盛开的水嫩鲜花。滴滴露水晶莹如玉,在粉白的花瓣上微微战栗,正是这一丛鲜花给阴湿昏暗的房间里平添了新鲜的气息。

“李阚,是你摘来的么?”刘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