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第2/4页)

“可惜呀……萧大哥,你要是早生二十年,三藩之乱,征讨台湾,你怎么也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现在就算不是军门,也成总戎了。而今河海宴清,你也没了用武之地……”

李肆眯缝着眼,像是有口无心地说着。

“河海宴清!?屁!东北的罗刹鬼,西北的准噶尔,西南的夷人土司,这都是祸患!南洋的洋夷虽然在郑贼手上伤了元气,可还阴魂不散。特别是这洋夷,船坚炮利,早晚会成我大清的祸害!”

萧胜吐着酒气,热血愤青的面目展露无遗,可接着他又怆然摇头,叹息连天。

“当今皇上……”

即便已是半醉,他依旧朝着北方遥遥拱手。

“洞烛万里,这些他定然是都看在了眼里,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朝廷还恋于骑射,不着力在火器上!光靠那笨重的红衣大炮可打不赢恶仗,最终还得靠兵丁手里的家伙。就说这鸟枪,如今洋夷全数用的是自来火枪。雅克萨、准噶尔,皇上也见过不少了,为什么就没让八旗绿营换用自来火枪?只是将火绳改为火机而已,小小改动,可有大利!满朝智士,就没人说上一句!?”

萧胜的情绪也到了高点,这疑问不是简单的不解,说的是自来火枪,其实也在自己这鸟枪本事总被打压,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遭遇上,他这么多年来的失意都蕴在了里面。这样的情绪,李肆完全能感受得到,这就像是马汉生在了蒙古国一样,天既生我,为何弃我……才具不仅无处用,命运还因此沉沦,萧胜趁着酒劲,将他的郁郁不得志倾泻而出。

“这个……萧大哥,绿营和八旗还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鞑子朝廷不着力改进鸟枪?李肆当然再清楚不过,他开始了撩拨,语气里的暗示再也明显不过,朝廷对绿营可是又用又防范,这事人所共知。而这话只是过渡,萧胜能有什么回应,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嗨——小四,你这心胸就差了点意思,还亏大哥我对你另眼相看……”

果然,萧胜听出李肆的话外之音,脸上涌起不屑,那态度就像是后世论坛辩手将对方鄙视为中二一般。

“你啊,还在看山不是山,不要被一些流言惑语给蒙了脑子!国政之局,哪有那么肤浅的?满汉一家,当今皇上(拱手)……可没把这话当作虚言,一些细务,什么满城啊,通婚啊,官缺还有禁书的,那是碍于祖制,不好调理。有些事情做得过了一点,为的也是整个天下的安宁。我大清已是浑然一体,根结上不分彼此。就说这自来火枪,绿营没有,八旗不也没有吗?”

李肆心满意足地微笑了,这个忠于大清的萧胜,为了在“深度”上辩倒自己,不得不打补丁扯上什么满城,什么满汉通婚和禁书,这已经是逾界了。纵然本心没有悖逆之意,这些话要被泄出去摆在了台面上,轻的丢帽子,重的还得挨板子。

可李肆不是来抓萧胜小辫子的,眼下也没外人,他要拿这些话要挟萧胜,那是发了酒疯,他能做的,是撼动这个鸟枪把总内心的根基。

萧胜这话,只是要辩倒他,李肆有太多可说的。

满鞑对火器历来注重,当年老奴被红衣大炮伤死后,鞑子就成了红衣大炮控,千方百计想仿制。后来在海边捡到一门红衣大炮,中了五百万。之后辽东三矿徒降了鞑子,也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人辖下可都是精锐的火器部队,特别是受过葡萄牙人培训,懂得使用红衣大炮的炮兵,给黄台吉又送去了一个五亿元大奖。

认真说来,满鞑确实是骑射起家,但他们是靠火器发家!满鞑窃占华夏之后,别说红衣大炮,弗朗机炮都不让绿营用,就只准绿营用什么虎蹲炮、劈山炮、奇炮这类几十百来斤的小炮。这本是朝廷知而不宣的潜规则,康熙五十四年,山西太原总兵金国正这个傻大胆,向兵部上题本请造子母炮,也就是弗朗机炮。不知道兵部出于什么心理,居然允准,然后向康熙呈报,才逼得康熙不得不把潜规则变成明规则,非常严厉地强调说“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请造子母炮。朕俱不许,此事不准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