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定国策,先南后北(第2/4页)

“货是船来了就有吗?当然不是,有些时候,洋人的船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凑齐他们要的货。这之间作银钱周转的,在会安,百多年前是日本人,现在都是华商。”

“就说胡椒,现在是华商给胡椒园主订钱,预购他们的货。等洋人来了,大宗货一并交割,所以当地胡椒生意,其实是华商垄断了。会安是如此,吕宋、婆罗洲、巴达维亚和马六甲等地也是如此。洋人大多都靠华商的银钱、联络和辛劳,把货物从各处产地汇聚起来。”

“当然,更不用说,华人自身也在产货,巴达维亚有好几万华人,婆罗洲华人更多,种稻米、香料、挖矿、开作坊,什么都干。”

陈兴华补充道:“所以说华人掌着南洋至少一半财富,但可惜的是,面上的大宗货物来往,都靠洋人穿织起来。因此洋人虽少,费力也不多,却是赚着大头,而且还能定大规矩。”

被教育了一通,胡汉山觉得不着正题,这跟将华人同胞肆意打杀有什么关系?

安陆道:“别说会安,整个广南,不少华人都跟咱们南洋公司有血海深仇。就说咱们之前在金砙开荒,高棉组了几次大军来围剿,谁鼓动?谁给他们透底细?谁带路?那都是河仙、美湫一带的华人。”

“南洋公司的护卫,特别是从鹰扬军里来的军官,最恨的就是会安华商雇的那些华人游手!那些家伙下手最狠,挑脚筋、戳眼珠、阉割、断琵琶骨,怎么狠辣怎么来。”

“他们为什么这么恨南洋公司?断他们财路呗!可咱们原本是不想断的,好好地上门谈合作,希望把他们拉进来一起干,大多数人都不愿!这就跟国内那些乡下土财主一样,跟他合股作大生意,他是绝不愿点头的,就想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谁动了那地,他就要掘谁祖坟。”

安陆越说越激动,对南洋华商长久以来郁积的怒气可算找着了出口。

“再说这会安,咱们南洋公司初来时,本是存着将当地华商统合起来,大家一起发财的心思,可最终点头的只有兴华的家族。结果兴华一家,还为这事,不得不搬回了广东,在本地再难立足。”

陈兴华苦涩一笑,他们陈家跟南洋公司走到一起,被当地其他华商排挤,以至于弃掉祖业,代价不可谓不大。但他马上又展颜笑了,英华现在盯上了广南,会安那些鼠目寸光,顽冥不化的华商,再没几天好日子过。今日组织大帮贼匪围攻商馆,正应了安陆初见他们的那句话:“狗急跳墙”。

胡汉山抽了口凉气,合着满南洋华人,竟然都不是助力,反而还是敌人?

小谢却是很有自信:“那是我英华天威还没播散到整个南洋!等我英华奠定了正朔基业时,这些华人自然会视我们为天朝上国,由此心顺而服!”

陈兴华却笑了:“天朝上国?明亡时出逃南洋的那批人,该是还能怀着此心,比如我会安陈家,还有美湫陈家。但也不是全部,像是河仙莫家,即便知道我英华崛起,满清转颓,也暗中在对金砙不利。”

“此时南洋,百万华人,可有大半是明时就出洋而来的,天朝上国的变幻,怎及他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胡汉山不满地道:“安会董,你们不是商人么?说服他们,让他们明白聚在一起才能谋大富贵,这点口舌功夫都没有?大家都是同胞,怎能搞得跟世仇一样?”

安陆叹气:“要得长远利,就得舍眼前利,谁能都像兴华一家这般有眼光呢?”

陈兴华再道:“光有眼光可不行,还得有胸襟,南洋华人,是靠宗族血亲聚起来的,要他们破开这道门槛聚在一起,除非如官家在国内那般调治……”

胡汉山兴奋了,一拳头砸在那张南洋地图上:“四哥儿为啥早早就在南洋下钉子,我看就是存了这心!异日这南洋,就该是我英华内湖!什么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法兰西人,全都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