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谁居上天位,谁食尘世利(第2/3页)

用翼鸣老道和徐灵胎的话说,以前他们是神棍,现在他们是信徒。他们这数年的努力,不是在造一个宗教,而是在认清他们内里的信仰,搭起如何踏上这信仰的阶梯。

而能有这样的成就,就如李肆最初说过的话那般,真正的信仰,是需要生命和鲜血去将之勾勒出来的,武昌“盘大姑”殉难,就完成了这一步。

因此新生的天主教,教会里就分出了这么一门“灵宗”。信灵之人认为,普天之下,有诸多能人志士,虽不如圣人那般影响巨大,但他们才是尘世诸人效仿的对象。凡人不可再成圣,但却能成人灵,造福尘世。因此凡人要致力于“成灵”,这才是回报祖宗血脉,实现天人合一的坦途。

那么谁人有资格成凡人信效之灵呢?对此时的英华医者来说,盘大姑就是这么一位人灵。而对众多平民百姓来说,他们以传统的信仰思维,也乐意将其当作供奉对象。不管是“人灵”还是“神灵”,反正她是上天之德诸多化身里的一个,值得他们奉上香火。就如李肆早年在英德所见到的曹主娘娘庙,也就是虞夫人庙。

天主教的人灵之信,完美地将华夏传统的庙祠文化融合了,因此国中无数天庙里,就多了一尊“盘娘娘像”。而英德的曹主娘娘庙,也被改建为天庙,除了供奉上天的无字神位外,也容下了曹主娘娘像。

人灵之信急速扩展,由此天主教在福建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为他们所建的天庙,也将妈祖像一同供奉。

灵宗兴起,却没有吞噬掉整个天主教。因为众多道党出身的祭祀,则以“圣宗”自许。他们更注重圣人与上天的联系,希望能以圣人之道进天道。在广州县城里,就有供奉仓颉、孔子或者孟子等圣人像的天庙。

不仅有圣宗,甚至还有只关注上天本在的玄学一派,他们以“道”、“理”、“气”等为通向天道之信的阶梯,这个群体甚至容纳了不少过去的贤党和儒党人士。

不管是“主灵”、“主圣”还是“主理”、“主气”,天主教的立教核心就是华夏人的“天道至高、天道至极”,因此这几派不可能互相抵制,视之为仇敌。

拉回悠悠思绪,贾昊苦笑道:“虽然我也有些心动,想搞明白我到底该信灵,还是该信圣,但眼下似乎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吧。袁铁板,叶二先生在这里,更该注重军医之事。”

袁应纲抚着胡须笑道:“贾都督该正在头疼怎么处置吕宋的华人,这事我袁铁板也无能为力,但叶二先生却能帮上忙。”

叶重楼虽是叶天士弟子,却同时在英慈院进修,内外科造诣都已很高,所以才有“叶二先生”之名。他点头道:“吕宋华人是被洋人公教拉入了夷狄,失了我炎黄子民之心。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若就此将其绝于华夏之外,又非仁心之道……”

他一口揭破贾昊的忧虑,让贾昊不住点头。

叶重楼眼中闪着决然而自信的光芒:“为今之计,就得以我天主教之信,将其拉回正道!”

贾昊沉思片刻,皱眉道:“之前我主勃泥时,也有天主教祭祀在勃泥建天庙,这的确是收聚我华夏人心之道。但我觉得,天主教信上天,不信神明,以宽怀为大道,能敌得过公教那种神明之信么?”

叶重楼早有准备:“我华夏子民,历来都以上天为信,即便信了神佛,也只是借其作器用而已。吕宋那些信了公教的华人,也不过如此。只要分清泾渭,让其重祭宗族,以血脉为重,上天自会回到心中,驱散那洋人之信。”

关于信仰,贾昊确实不如叶重楼思得深,但他却更清楚实务:“他心中怎么信,我们如何而知!?”

叶重楼冷声道:“建天庙,立上天。要那些华人弃绝公教,入我天主教!在天庙扎根祭祖,立下教誓,绝不再让公教异族之神踞我华夏上天之位!若是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