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琉球之事要掘根(第2/3页)

鉴于对形势估计完全错误,琉球事已完全改了走向,海军是来琉球拿海事权的,不是来占琉球一国的。萧胜和冯敬尧一面向皇帝请罪,一面撤回攻打今归仁的伏波军,固守那霸港。以海军兵力,不是不能打琉球,而是萧胜和冯敬尧没有决定权。

高层如此理解这场挫败,但一般官兵却不这么认为,如果不是伏波军不力,能早早拿下今归仁要塞,海军还不至于把这副烂摊子推给皇帝定夺。这就是郑永所说的,伏波军在琉球又丢了一次脸。

听郑永羞愧地回首伏波军的丑事,白正理不服地道:“我们伏波军编制小,又没有大炮,攻坚本就不是我们所长……即便如此,真要下了狠命令,舍得流血,把对方当作鞑子打,这区区琉球算个球!?”

郑永点头,“确实如此,总长舍不得流血。他说了,这琉球虽说不上鸟不拉屎,也入不了咱们英华的眼,为这破烂地方流血,不管是自己的血,还是琉球人的血,都不怎么值。咱们好歹是礼仪之邦,做事总得讲名正言顺。无故发兵灭国,要引其他藩属侧目的。”

这是圣武会的调调,白正理身为天刑社成员,很是不满,道理是如此,可已经流了血了,就这么算了?

郑永咧嘴笑了,“之后陆军不就来了么?现在你也不是来了?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算了,这还是官家一锤定音。”

白正理热切地问:“官家怎么说?”

郑永目光转到了天空,“总长和冯塞防的请罪书发回去后,听说在总帅部、枢密院乃至朝廷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都在说咱们一国正四面树敌,江南事更是重中之重,没必要再在琉球这地方浪费精神。大家都知道,在琉球下力深了,就要跟日本对上。”

这几年英华四面争战,琉球之事就淹没在诸如缅甸、马六甲和江南这些更惹眼的消息中,因此这争论并不为外人所知。可白正理却清楚,琉球自身还真是没什么大利,人口又少,地方也不大,作为日本中转点的价值也渐渐沦落。

英华一国的船越造越大,海路水文也越来越熟悉,在琉球歇脚的需求正渐渐下降。之所以还要借琉球中转,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日本锁国,对外贸易受限制,即便是走私,也要通过萨摩藩的渠道,而萨摩藩更靠着琉球支撑这一渠道。一旦英华在日本方面破开了口子,可以直航贸易,琉球估计更要衰败下去。

如果不是之前海军和伏波军在这里碰壁丢脸,平心而论,为这么块地方大动干戈,白正理都不觉得有必要。

那么皇帝到底又是什么想法?

看眼下走势,皇帝自是早拍了板,不放弃这块地方,可当初皇帝是怎么说的呢?白正理很好奇。

郑永悠悠地道:“陛下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最后他丢出一个字:打!”

郑永当然不知道,李肆当时脑子转了一大圈,本是想灌输什么“第一岛链”的概念,可后来觉得这说法在这个时代似乎太过玄虚,而自己伸手美洲,更是为百年之后谋划,现在说出来毫无意义,所以才憋出那么一句。

白正理憋不住笑,宋太祖的那句话,用在琉球身上,真的合适吗?这卧榻似乎太大了点吧。

再想到后面那干净利落的一个“打”字,白正理又觉全身舒畅,这才是咱们英华本该有的风范嘛。给你脸不要脸,不落教,不打还怎么成?

白正理道:“这不就名正言顺了?”

郑永也点头,“所以,方堂恒带着羽林军右师来了,陆军跟咱们伏波军就是不一样啊……”

他满脸感慨,也带着几分不服:“那赤红人潮带着的气势就不一样,浩浩荡荡碾过去,不管是琉球人还是琉球兵,挡者立化齑粉!琉球人顿时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