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长江大决战:天意已定(第2/3页)

如果四人里有谁能在名分上压人一头,事情或许还能有个眉目,可鄂尔泰领的兵部尚书是差遣,不是总督所领的兼衔,靠这差遣就能节制各方兵马。田文镜和李卫又是军机大臣,也能定策军务。西安到荆州一线的富宁安不算,岳钟琪和锡保又都是大将军,没有他们点头,大军也动不了。

岳钟琪在湖南动了起来,只是跑到常德北面去敲边鼓,而眼下作为定国神器的西山大营已集结在九江府,到底该打哪边,四人硬是搓不出一个囫囵主意。

“难道皇上还想在京城遥领?”

鄂尔泰也叹了一声,是他扰乱了雍正的最初谋划。雍正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不再坚持最初只攻江西的谋划。可也没确定就照着他的意见办,而是交代众人要集思广益,共定方略。

“再拖下去,南蛮大军就要从南洋转回来了!”

田文镜跺脚道,也不知道他是埋怨其他人不支持他,还是在埋怨雍正不指定一个统领全局的主帅。

“皇上,再拖下去,南蛮数十万大军转头北上,不仅寸土未得,反有引火烧身之大患!”

紫禁城,养心殿偏殿里,张廷玉朝雍正叩首道,身为军机大臣,这段日子的军报来往,让本不太懂军事的张廷玉都看出了绝大的问题。

“湖广江西云集大军二十多万,若是所托非人,朕怕是想划江而治,都可求而不可得了。”

雍正气色晦暗,满眼血丝,鬓角竟已白了一半。他语气虚弱地应着,张廷玉所说的前景,显然一直沉沉压在他心口上。

湖广、江西,乃至江南,实际是一个棋局,雍正当然清楚,没有一个主帅在前线立着,就难以统筹各方。

可他根本没有主帅的人选……

年羹尧有这本事,但已完全不可信。

李卫完全可信,但没这本事。

田文镜、鄂尔泰、锡保还不足信,又没本事。

富宁安勉强可信,本事也堪用,但长于西北局面,西安还得靠他守。

另一个满人大将傅尔丹……据闻阿其那死日,曾在府独饮长叹,虽有本事,不敢信。

岳钟琪……有本事,而且经受了多番考验。从最初弹劾年羹尧,之后岳超龙投敌案,到后来的曾静案。跟南蛮在四川相持那么久,也未受侵染,虽不如李卫那样,跟他雍正有过命过心的交情,但雍正品出了此人心性,就是一个忠肝义胆的好汉子,可信。

可惜,岳钟琪是个汉人,之前能任大将军,川陕总督,独挡西北一路,已惹满人非议。现在要将朝廷的定国神针,以及从湖广到江西的腹地大门全交给一个汉人,雍正自己都不放心。

还能有谁呢?

曾经有段时间,雍正认真考虑过把弘历派下去押阵,让傅尔丹辅佐,可这就明确告知朝野,弘历是他立下的储君。

在世明定储君,遗祸无穷啊,想想先皇立太子,几度风雨,太子本也是过人的才俊,被硬生生折磨成废人。当然,如果先皇不下狠手,成废人的说不定还是先皇自己……

由弘历又想到弘时,弘时不仅企图勾通茹喜,心怀不轨,阿其那死日,还暗行祭奠,雍正已是恨绝了这个儿子。不是念着大战在即,不希望分了朝野之心,对弘时的处置可就不止是圈禁了。

雍正心绪正在发飘,张廷玉的话语幽幽传来:“皇上即便不立主帅,也要速定方略!前方诸员,身份并立,怕是议不出个章程,还得皇上乾纲独断!”

雍正摇头道:“朕非昏聩之君,局势如何,不在前方绝难看清。朕怎能学那弱宋之君,在数千里外遥定方略?”

张廷玉也有些急了:“皇上,到得此时,有断总比无断强!”

张廷玉当然清楚雍正派不出主帅的根底,这个主子得位不正,加之性格本就多疑,身边就没多少可信的人。要将国运托付给一个人不是不可以,得经受他千般挑剔。可惜,眼下朝堂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唯一能指望的十三爷,已卧榻数月,眼见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