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林异僧(第6/17页)

其次,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十四阿哥胤禵从青海返回京师,参加由老皇帝康熙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康熙下令三阿哥诚亲王、四阿哥雍亲王率领大臣郊迎,北京城中万人空巷,争睹抚远大将军胤禵和他身边的洋鬼子穆经远之威仪。

这形,明摆着是要让十四阿哥接班的。

还有一条,次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再命十四阿哥胤禵返回青海,还为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千叟宴。这实际上是一个流水宴,总共举办了两次,第一次请来680个老头开吃,第二次只来了340人。

为什么第二次来的人比第一次的人少呢?

这是因为,康熙是个奇怪的诗人,他并不会写诗,但却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最伟大的诗人,所以他为这盛大的千叟会,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话说在第一次千叟宴上,众老头们正在开吃,康熙突然举起一只手:停,咱们不这么吃。就这样只知道低着头,趴在菜盘子上拼了命地吃,跟头猪有什么区别?咱们来点文明的。嗯,就每人来一诗吧,一人来一,吟过了诗,才可以继续吃。不会吟诗的人,就不许再吃了。

这下子,众老头傻眼了,都以为皇帝请客,可以白吃白喝,谁知道还要吟诗……自己有吟诗这本事,还用得着来你家吃白食?

话说这许多老头之中,有一个老张头,坐在他身边的,是他的邻居老李头。***那老张头虽然年迈,但脑子却仍然够用,当接到康熙派人送来千叟宴邀请函的时候,老张头就琢磨了:好啊,这可是皇帝请我的客,那我给人家皇帝准备点啥礼物呢?要不把老伴给我新纳的鞋底子带上?

再一想,不妥当,人家康熙是皇帝啊,还缺臭鞋垫吗?

那带点什么好呢?

忽然之间,老张头脑子中灵光一闪:有了,我让儿子给皇上写一赞美诗吧……可是老张头的儿子也没受过教育,不会写诗,就找了附近一个落第秀才,让人家给整出来一。老张头拿在手上,读了一遍,只见纸上写道:

圣明天子坐龙床,

皇后皇妃在两旁。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大被同眠压榻床。

老张头读了一遍,感觉味道怪怪的。可那落第秀才是自己能够找到的最有文化的人了,也只好先拿上用了;还怕自己到时候忘记了,就将那张纸藏在了身上,带到了宫里。

此时听到康熙皇帝让大家赋诗,老张头大喜,急忙把那张纸掏出来,放在手边,看前面的老头们一个个张口结舌,吟不出诗来,结果都不许再吃,不觉心大快。

正快乐着,轮到了老张头身边的邻居老李头。只见老李头站起来,低着头,看着酒桌上的那张纸,吭哧瘪肚地念道:

圣明天子坐龙床,

皇后皇妃在两旁。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大被同眠压榻床。

当时老张头就想:咦,老李头吟的这诗,好生耳熟啊,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似的。就听得康熙大喜,曰:这诗写得好啊,感朴素,直白,有生活,赏你一大杯。

老李头饮了一大杯,然后轮到了老张头。

张老头站起来,拿起那张纸,左看看,右看看,忽然“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

当时康熙吓了一大跳:怎么了,好端端的你哭什么啊?

就听老张头哭道:皇上,老李头把我家的诗给偷走了,我老头没的念了……

康熙昏了:老头也偷诗,这事……朕是没辙的。

(7)现场表演

为了给十四阿哥送行,康熙举办了千叟盛宴,让不识字的老头们吟诗。这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康熙已经将十四阿哥胤禵内定为接班人了。

所以洋鬼子传教士穆经远也毫不犹豫地投奔到了十四阿哥的门下,打谱要在这次皇朝换代的过程中,好好地捞上一票。此番他与十四阿哥同来西宁,主要是负责与北京城的通讯联络工作。由他老兄设计的西洋密码除了收信人之外,任是神仙也破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