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僖宗、昭宗和哀帝:毁灭季节的恐怖余响(第6/9页)

然而我们要问一句,于遭受到诸多藩镇的疯狂逼迫最终丢了性命的昭宗而言,难道他就真的没有一点机会吗?假若他的智商再高点,能力再强一点,结果又会如何呢?

一如我们所说,这时纵然是昭宗的本事再大,也大不过老天去。天意亡唐,昭宗又有什么法子?

那么什么叫天意呢?

天意就是规律,这个规律,可以简单表述为:君王的帝业,是一种超级不合理的独裁权力,其权力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这权力的形成,并非是集权者多么英明神武,乃是取决于博弈对手的智商有多低。

打个比方说,昭宗如果想肃清天下,重掌皇权,他至少要得到一镇或是几镇的兵马支持,然后用这些势力去压迫下一家,然后再下一家,就这么一家一家压迫下去,最后谁也不敢与众多的藩镇相抗衡,只能乖乖束手归顺。

简单一句话:成功,并非是因为你多么聪明,多么有智慧,只是因为别人的愚蠢成就了你的机会。

但如果大家都拒绝愚蠢呢?

那你可就没咒念了。

而现实中昭宗所遇到麻烦就是,这十家藩镇似乎是约齐了不给他这个机会,只有李克用帮了昭宗一次,但这一次也是为了人家李克用自己——李克用因此升级为晋王,为此后的后唐帝国铺平了道路。

6.最后的一夜情

第一个盯着昭宗宝座的,是陕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之所以他第一个跳出来,那是因为他距离长安比较近,对大局看得比较明白,所以就按捺不住,抢先一步杀奔长安。

禁军溃散,李茂贞兵临城下,吓傻了的昭宗问他要干啥。李茂贞哪知道自己想干啥?难道他还能说我想当皇帝吗?

李茂贞只好扯谎说:清君侧。

于是宰相杜让能很冤枉地被杀以满足李茂贞清君侧的愿望。此后李茂贞入朝,想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没想到诸藩镇全都心知肚明,随你老李如何忽悠,坚决不理你。老李恼羞成怒,干脆一把火把长安宫室全部烧掉,昭宗逃离长安,前往华州一带流浪。

昭宗逃了,可是李氏宗室惨了,差不多被人家杀了个精光。

这时候昭宗坐下来,痛定思痛,越想越窝火,堂堂的大唐天子啊,竟然落到这个地步,都是太监惹的祸。

那么就干脆彻底消灭太监好了。

主意拿定,昭宗就请一伙太监吃饭,酒中下药,毒死了十几个宦官。其余的太监见此情形大怒,顿时闹起来,昭宗力不能支,被太监暴打一顿之后,关进了牢房中。太监又强迫昭宗交出玉玺,让太子即位,尊昭宗为太上皇。夜晚,昭宗手抓铁窗栏杆,两眼望穿北斗星,心里盼望大救星。

大救星终于来了,神策军杀了进来,将关押昭宗的太监砍碎,从牢房中救出了昭宗。然后大家坐了下来,商议以后的去处。

现在的情形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自打上次弄丢了昭宗之后,后悔不已,他诚恳地希望昭宗去他那里,让他继续清君侧。而宣武节度使朱温(即朱全忠)则热烈欢迎陛下亲临视察。比较李茂贞和朱温,昭宗还没有在朱温手下吃过苦头,所以决定把这个机会让给他。

正要出发,杀不尽的太监又冒了出来,强迫昭宗立即去李茂贞那里,昭宗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他前脚到了凤翔,后脚朱温就追来了,双方经过无数场激烈的血战,最后李茂贞认输了,把昭宗还给了朱温。

朱温将昭宗弄到手,先将太监杀光光,然后押着昭宗一家去洛阳。

所谓的昭宗一家,是指昭宗的皇后何氏和他生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比昭宗更倒霉的哀帝李柷。此外还有一个昭仪李渐荣,这么一家若干口,到了洛阳行宫,就被朱温囚禁了起来。路上皇后何氏说了一句话:此后大家委身贼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