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绝不能碰政治底线(第3/16页)

但实际上,这个魏明帝曹睿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暴君,这厮自打当上皇帝,就大兴土木,杀戮无算。他不忍射杀幼鹿,不过是在父亲面前演的一出戏,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很厚道很仁慈,是为了夺取帝王之位。

等到了大清道光年间,虽然六阿哥丑绝人寰、英明神武,但四阿哥的老师杜受田读了《三国演义》,发现还有这个招数,就全盘搬了过来,吩咐四阿哥遵此行事。四阿哥到了跟老爹道光打猎的时候,果然也来了这么一手: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争高低。

可怜道光皇帝不爱读书,没看过《三国演义》,当时就中招了。于是四阿哥被立为储,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咸丰皇帝,而精明过人的鬼子六六阿哥,却因为遭了阴招,错失了皇位。

此后,鬼子六奕就成了恭亲王,天天蹲在王府里,跟自己生闲气。

恭亲王辅政

正生气之际,英法联军打来了,咸丰皇帝带着宠妃逃往热河,不久挂了。临死前留下顾命八大臣,却把玉玺交给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朝政拟旨由八大臣来负责,但只有盖上两宫太后的玉玺之后,圣旨才生效。而两宫太后又没有权力拟旨,如此一来,两宫太后与八大臣相互牵制,就实现了权力平衡,避免让人夺了小皇帝同治的权。

咸丰皇帝咽气时,东太后慈安才二十四岁,西太后慈禧才二十六岁,两个妙龄寡妇日子本就过得寂寞,宫外还有八个怪老头儿调皮捣蛋,所以两宫太后的感觉超级不爽。

不爽怎么办呢?

那就搞死八个怪老头儿,把权力抓到手!

这时候二十八岁的恭亲王正赶到热河奔丧,可是八个老头儿不让他见两宫太后,理由是大家年龄太接近,孤男寡女的,万一碰出偷情的火花,谁负责?

正当鬼子六恭亲王气得半死之际,接到了两宫太后的密令,同时接到密令的还有道光皇帝的七儿子醇亲王奕譞,于是六阿哥和七阿哥联手两宫太后,准备大闹一场。这四个青年男女,恭亲王奕年龄最长,二十八岁,慈禧二十六岁,慈安二十四岁,醇亲王奕譞二十二岁,正是胆大妄为的青春年华,什么事都敢干,就对八个顾命老头儿发动了政变。

这次政变,史称北京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八个老头儿做梦也想不到,这伙子年轻人敢这么胡来,结果通通被逮住,砍的砍,杀的杀,完成了大清历史上罕有的干部年轻化改革。

八大顾命老臣,领头的叫肃顺。据野史记载,肃顺在临刑前,长吟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乃唐人杜牧的名句,用在这里,是在暗示恭亲王和西太后慈禧有一腿。而高阳写的历史小说《慈禧全传》更敢扯,硬说肃顺临刑之前,大声疾呼:恭六,兰儿,你们叔嫂狼狈为奸,干的好事!你们要遭天谴……

总之,大家都认为二十八岁的恭亲王奕和他那二十六岁的美貌寡嫂慈禧有一腿。没有,怎么可能?干柴烈火,偷情开房,那是必须的。大家这么年轻,如果不乱来一把,岂不是辜负了美好韶华?

那么,恭亲王和慈禧,到底有没有一腿呢?

这个……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之间有,所以他们自己应该会小心一点儿,尽量不要有,有也不会让你发现,以免惹下大麻烦。

总之,曾国藩坐镇安庆、李鸿章在上海一飞冲天之时,朝廷的最高权力中枢是叔嫂共和的蜜月期。帝国的权力出现了双轨制,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和恭亲王的亲王辅政并行。此外还有个二十二岁的醇亲王奕譞,他被打发去执掌北京的卫戍部队神机营,国家大事就不用他跟着搅和了。

恭亲王执政,先是继续重用圣人曾国藩,外交上则与洋人直面相对。光绪五年(1879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离职后来中国访问,与恭亲王举行了友好会谈,格兰特的私人朋友杨约翰,对恭亲王崇拜得五体投地,专门为恭亲王写了本书,书里还有插图,把丑男恭亲王画成了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