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历史大势(第4/18页)

李鸿章兵临苏州

双方谈判开始,程学启开宗明义:你们必须杀死李秀成,以表投诚之心。

杀李秀成?郜永宽吓了一跳。他要投降,只是因为太平军大势已去,他实在找不到理由为洪秀全殉葬。但说到杀李秀成,那李秀成是有情有义的英雄,待部下一如兄弟,郜永宽是下不了手的。于是他就嘀咕了句:这个不好办,忠王此时不在苏州城中,你让我怎么杀?

那……你们能不能劝得谭绍光也投降?程学启只好退而求其次。

郜永宽摇头:这也不可能,慕王的家人亲眷,全都在南京城中。如果慕王投降了,那他的家人就会死得很惨。

这个……连续两个要求都被郜永宽驳回,程学启顿时气馁,无话可说了。郜永宽立即发起攻势,提出他们的要求:我们要求,投诚之后必须要保证我们的身家性命,以及家人的性命安全。

程学启:……这是自然,你看你们太平军投过来多少人,李大人可曾亏待过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

郜永宽:虽然如此,我们还需要戈登先生做担保人。

正是这个要求,害死了苏州城投降的八王。可是郜永宽如何能预料到以后的事情?在他的心里,洋人是比中国人高级的,只要戈登先生做了担保人,那么他们的性命就无虞了。

显然,戈登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也认为自己很高级,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在李鸿章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玩偶。郜永宽等八王的性命,不让他担保的话,还可能真的不会有什么变数,可现在他做了担保人,那李鸿章可就不客气了。然而戈登先生想不到这一点,再者说他亲眼看到许多太平军投奔过来,李鸿章都是一律重用,看不出郜永宽等人会有什么理由例外。所以,戈登先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愿意担保。

此后,郜永宽又提了一个要求,他希望投诚之后,能够获得总兵的官职。这个要求让程学启勃然大怒,这等于是当面抽程学启嘴巴。因为程学启替淮军出生入死,打了不知多少仗,才不过是个记名总兵的职务,而郜永宽等人寸功未立,张嘴就要做总兵,这岂不是明摆着羞辱程学启吗?

程学启感觉受到了羞辱,郜永宽同样也感觉不爽,他要献出的可是苏州城啊,这是何等的功劳,就给一个总兵怎么了?不行吗?

谈判到此,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郜永宽和汪安钧返回苏州城,而程学启则回来向李鸿章汇报。

李鸿章听了,沉吟良久,说:先等等看,就等三天吧。

三天过后,苏州城中,悄寂无声,不见郜永宽等人有丝毫回音。李鸿章叹气摇头,说:你看看,还是得打,不见个真章,是不行的。

一声令下,淮军潮水般向苏州城涌了过去,只听得城头上枪炮之声震耳欲聋,冲上去的淮军,被打得退了回来。

李鸿章摇头:看来,打也是不行,这座城池根本就没有短期攻克的可能,或者是长时间地围困,或者是……

或者是派人入城去找郜永宽,你到底投降不投降,给个准话吧。

使者潜入苏州城中,两日后回来了,报说已经见到郜永宽,郜永宽称此时忠王李秀成正在城中,忠王心细如发,智计过人,郜永宽等人无法展开行动。

听了这个报告,程学启顿时破口大骂:你娘的郜永宽,你不是说李秀成不在城中吗?噢,这会儿又在城中了?在城中你快点儿下手啊!你可倒好,居然回答无法展开行动。拜托郜永宽,你到底哪句话才是真的?

杀机顿起!

此时,郜永宽等人的悲剧命运,已经无法挽回。

李鸿章也对这个答复极为恼火,他立即下令:强攻苏州城。

这意味着,李鸿章不服李秀成,要和李秀成比试比试。李鸿章与李秀成两人同龄,是同时代最优秀的人,彼此心里存了较量之心,这是难免的。但两人又似乎都在有意识地避开对方,战场上总是不打照面。这应该是两人心中对对方既敬又怕,都恐败在对方手下,让自己的一世英名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