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康熙玩的是寂寞(第7/14页)

鳌拜当时一瞧这哥儿仨,顿时就乐了,"这可倒好,找还找不到你们几个呢,想当初多尔衮得势的时候,你们把我们皇太极一家都给欺负成啥样了……斩!"

史书上说,鳌拜公然"矫旨",以藐视上命为由,将多尔衮时代的旧党一并肃清。

"矫旨"又是个啥意思呢?意思是说,这不是康熙的意思……可康熙刚刚13岁,还没有亲政,鳌拜是有处置权的,这又怎么说成"矫旨"了呢?

一定要说成"矫旨"。不说成"矫旨",到时候康熙有什么理由干掉鳌拜?

第62节:杀了那条狗

杀了那条狗

鳌拜就这样入套了。

说到底,错就错在他对于康熙一家,太过于忠诚,但凡他有一点心眼,也不会沦为康熙掌上的玩物。但孝庄皇太后分明觉得这还不够,还要再给鳌拜上点儿眼药。……尝托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上幸其笫,入其寝,御前侍卫和公托见其貌变色,乃急趋至榻前,揭席刃见。上笑曰:"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因即返驾。这一瓶眼药,是后世的史学家们必须要引用的,以此来证明鳌拜这厮不是个东西。你看看他,皇帝去他家串门,这是给他多大的面子,可他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居然在枕头下面藏起一把刀来……鳌拜他想干啥?砍了小康熙吗?砍了之后呢?鳌拜自己当皇帝?他有这么缺心眼吗?

坦白地说,鳌拜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缺心眼。早年多尔衮争夺皇位,皇太极养了多少家将,虽然大家都愤愤不平,可没见有谁公开站出来,都是在背后私下里嘀咕……偏偏鳌拜跟着多尔衮较劲,结果差一点儿没让多尔衮宰了。但凡鳌拜有一点点心眼,也不至于出这种头,站在人堆里跟大家一块嚷嚷多好?挑头站出来,让人家当首犯重点打击,这真是何苦来着……孝庄太后正是瞧准了他这一点,才将鳌拜这可怜的老员工当做一道家庭作业,布置给孙子来完成。

史载:康熙小皇帝与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秘密商议铲除鳌拜的计划。

康熙说:"老奶奶,鳌爷爷玩得真痛快啊,什么时候,轮到我也玩一玩呢?"

孝庄:"孩子,你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这由你来决定。"

康熙:"可是我怕鳌爷爷不依。"

孝庄:"孩子,你听说过猎人是怎么训练他们家里的孩子的吗?"

康熙:"……猎人……孩儿……不晓得。"

孝庄:"是这样的,猎人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敢在深山里与最凶猛的老虎搏斗,胆气是一等一的惊人。可是,猎人在小的时候,也不过是小孩子,他们见了家里养的猎犬都害怕,更不要说遇到老虎了。要想把一个连狗都害怕的孩子训练成有胆气的猎人,那是需要一整套的训练技巧的。"

康熙:"……啥技巧啊?"

孝庄:"很简单,就是给孩子一把刀,让他把家里最凶猛、最忠心的狗宰了……"

康熙:"可是狗会咬他的呀。"

孝庄:"咬主人的狗,还叫狗吗?"

康熙:"……也有道理……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猎人。"

孝庄:"错了,你就是猎人,这世界上的每一个男人,都是猎人,他们必须要以大无畏的血勇胆气,行走在险恶的人世间,他们要同数不清的强敌搏斗。大人物就是因不断战胜强敌的人,才被称为大人物的。如果你没有敌人,那么你已经失败了,因为这意味着你不过是别人的猎物,只能任人宰割,丝毫也没有还手之力。而大人物是主动寻找敌人、创造敌人并打败敌人的人。但你如果想成为大人物,就必须像训练猎人一样,先从自己家里的狗杀起,孩子,杀了这条狗,你就成熟了,就成为男人了,就有勇气有信心挑战你人生的任何难关了……去吧,孩子,杀了那条狗,杀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