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碎叶风云(十八)(第2/5页)

众士兵一齐回头,见竟是大帅来了,吓得众人纷纷半跪行礼,“参见大帅。”

一名队正又道:“回禀大帅问话,暴风雪刮倒哨楼里面的一名弟兄摔断了腿,已经送回碎叶疗伤去了,除此之外,再无人员伤亡。”

“没有伤亡就好。”王思雨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大食军那边可有情况,我是说你们发现什么异常没有?”

一句话提醒队正,他连忙点头道:“有!我们抓到了一名投降过来的拔汗那士兵,他也是名哨兵,趁暴雪摸到我们这里来投降。”

“哦?还有这种事。”王思雨大感兴趣,连忙问道:“这名投降的士兵在哪里,快带他来见我!”

队正连忙起身向远处的帐篷跑去,大声叫喊几声,片刻,两名士兵把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带了过来,从外表便可以看出是个突骑施人,他上前跪倒在地,用突厥语大声说着什么,一名懂突厥语的士兵翻译道:“这个人说,大食军的粮食出现了危机,他们每天只能吃一点点东西,又不准杀马,实在饿得不行了,大家就猜测是不是拔汗那出了事,他惦记家人,便趁风雪逃了出来,他说他不想打仗了。”

王思雨沉吟了片刻,对士兵道:“你问问他,在大食军中究竟有多少拔汗那人?”

士兵用突厥语问了几句,便回答道:“他说有四千多人,驻地离这里不远,大约四五里路,和他们驻扎在一起的还有石国人和史国人。”

王思雨沉思不语,这个意外的发现使他知道大食人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大食主帅必然会厚此薄彼,从而让许多协从国的士兵都开始心生不满,如果这名士兵所说是实,这倒是一个分化敌军的机会,可是道路异常艰难,怎么样才能让其他拔汗那人知道这个消息呢?

他瞥一眼这名拔汗那士兵,又对翻译的士兵道:“你告诉他,如果他愿意回去替我传递消息,战争结束后我会赏他一千头羊和十匹马,你问他愿不愿意?”

士兵把大帅的话翻译给了拔汗那人,他的眼睛竟渐渐地亮了起来,重重地点了点头,不用翻译王思雨也知道他愿意了,便微微点了点,又细细地给此人说了几句,这才命人将他放了,拔汗那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南走去,渐渐地,他的身影消失在树林之中。

这时,武元衡走过来道:“大帅,我以为光凭此人恐怕难以达到大帅想要的效果,我们应多派人抄写突厥语传书,告诉他们若立即投降者可以给粮食释放回家,若顽抗不化者将在碎叶银矿罚做二十年奴隶,我们把传书送到敌军的阵地上去,我想,这就像鸟儿经不起毒蛇诱惑一般,一定会有不少人乖乖地出来投降。”

王思雨连连点头,“你的建议很好,我这就回去命人抄写,只是该用什么法子把传书送到敌阵,要好好想一想。”

武元衡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风向,微微一笑道:“大帅无须烦恼,我有一个好办法。”

……

入夜,两千名唐军将五百多个圆桶状的东西一排放在雪地上,每个圆桶高约一丈,唐军两人一组,两人一左一右将那圆桶挑起,另一人点燃了一根火棍,靠近圆桶的底部,‘轰!’的一声轻响,下面竟燃起了一团火苗,火光中可以看见,竟是一个盛满了火油的辟火板盒子,而在盒子的下面有一个竹篾筐,里面放满了用突厥文和粟特文写的传书,随着火燃起,那些巨大的圆桶竟然慢慢升了起来,两名士兵一松竹篙,圆桶越升越高,最后升到二十丈高,在北风的吹拂下,带着竹篾筐里的传书向大食军的阵地飘飘悠悠而去,五百余孔明灯布满了天空,在高空中俨如夏季里的萤火虫群,显得格外地诡异、夺目。

……

在被唐军围困的狭长地带里有一座城池,叫裴罗将军城,这是碎叶的卫城,虽然是卫城,但城池并不小,可以驻军万人左右,加上原来的数千民户皆已搬空,裴罗将军城的甚至能容纳两三万军队,目前二万余呼罗珊军皆驻扎在城内,他们享受着粮食的充足供应,在城池外围,则是近三万埃及军和一万多突厥奴隶军,他们享受半饱的食物供给,而最外围的康国、安国、石国等协从国军约六万地位低下,装备差、战斗力也极弱,故待遇也是最差,他们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且最高统帅也下了严令,禁止杀马,违令者将被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