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欺软怕硬 虎狼食人(第2/5页)

原因就是这些马匪很多和本地的大户相勾结,或者干脆就是当地豪强的私兵武装,历来悍勇好斗,官府也管制不了,盐商所做的就是尽量的把盐运之事改为水运,给对方些小钱花钱买个平安。

张江在正月末就来到了海州城附近,在高桥镇那边的军营中住下,就和他叔父张林所说的一样,盐商们果然是蜂拥而来,要说是送银子什么的那都是落了下乘,高桥镇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建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宅院,说是给张守备的宅第。

看这个宅邸,张江转悠了一圈,还真是吞咽了几口口水,实在是太漂亮了,宅邸很大,里面假山池塘都是齐备,亭台楼榭都是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样式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连伺候人的小厮丫鬟都是准备全了。

而且两淮盐商还在扬州准备了几个重金买来的女孩子,都是色艺双绝的少女,都是一并送给张江。

不过张江吞咽口水归口水,过了过眼瘾之后,马上命令士兵们遣散宅邸中的人员,并且在宅子的门窗都是贴上封条,门口派人守卫,淮北军上下,擅入这宅第的人立斩不赦。

驻军五天之后,高桥镇上的居民从开始的惊慌漫漫的放心下来,这支从山东过来的军队,完全没有寻常客军的那种混帐习气,军纪要求的极严,从不乱入民居,即便偶尔在街上路上不小心见到女眷,也都尽快的避让开,并不骚扰。

而且分驻在各处的淮北军并没有什么闲工夫在街上闲逛,每日间和在山东一样,操练演习,淮北军之中,新兵的比例相对较大,训练任务也是繁重异常,高桥镇和海州的一些跌打郎中倒是生意大好,总是被请去看病。

海州附近有一批商人,这些商人是因为盐场集中使用的大批劳力而存在的,这些盐工以及运盐河上的船工,购买力虽然微薄,可总量还是非常的大,这些商人和商贩就是供应他们的衣食住行。

这些商人们惊讶的发现,山东派驻在这里的淮北军居然也在他们手中采购,而且价钱公道,钱货两讫。

短短的几次交易下来,淮北军的名声就在商贩中打响了,淮北军的士兵们虽然冷着脸,可付钱从不犹豫,干脆利索,能做到这一点,商人就不求其他了,看这一切都是朝着很顺利的方向发展。

当然,朝廷官兵在民间居然不持强凌弱,不欺男霸女,不买东西不给钱,难免让人感觉到很奇怪,也有人想这军队是不是太软弱了一些。

淮北军从山东调拨到海州附近,除却依靠船运之外,也使用了大批的骡马,这些骡马自然就成了淮北军的运输工具,自然就有所谓的无赖子打起了这些骡马的主意,这个时代的军队如果太守规矩,往往被当成软弱可欺。

三月中旬的时候,淮北军发现丢失了十几匹驮马,而且那个马厩的马夫也被打昏,在军营外面有大批看热闹的平民百姓,很多人阴阳怪气的说着闲话,客军驻扎在外地,本地的乡民在心里面天生就有一股抵触的情绪,尽管淮北军表现的很好,也没有扰民,可被那些无赖一煽动,本地的平民百姓还是哄起来了。

这件事里面有没有盐商的参与,没有人知道,不过闹起来之后,还真有盐商派驻在此地的掌柜“义愤填膺”“热心无比”说是动用关系去找这些骡马。

谁想到胶州营对这件事情的处置简单的很,甚至不需要上报到张江那一级别,只是派出了搜索的小部队。

偷不是自己的骡马,也不是能跑太远的,而且偷马贼们也想在附近把马先藏住,稍微避避风头再卖。

本以为对方的军队刚刚进驻,即便是有心追查也对地形不熟悉,根本不会找到,谁想到晚上偷马,第二天刚过晌午他们就被抓住了。一共是七个人,都是在高桥镇闻名的地痞无赖,而且平素做事属于兔子不吃窝边草那种类型,在本地人的眼中,名声颇为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