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六章 襄洛罹难 背水扎营(第2/7页)

也正是在这样的几方合力之下,几十年之后,华夏民族陷入了几百年的黑暗,被西方在历史的长跑中拉开了距离,直到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才喘过气来。

自己能不能让这种黑暗变得淡些,或者让华夏避免这蛮族统治的几百年黑暗呢,这任务还真是沉重。

李孟心中自嘲,不知不觉间,他的目标已经是从当日的自保,在乱世之中存货,并且过的好些,变成了改变这历史。

孙传庭的话把书房之中的气氛说的颇为沉重,李孟也无话支应,只是抱抱拳,开口说道:

“天下大势,已然是不可逆转的局面,李某也是尽力而为,去河南救援这段时间,还望孙先生好好考虑考虑,是不是来帮李某筹划,这就先告辞了。”

“李总兵倒很有把握,此去河南,安然归来啊!”

能听得出,孙传庭心中还是有一股怨气,走到门边的李孟哈哈一笑,边走边扬声说道:

“若是去这河南都没有把握安然归来,李某怎么敢贸然请孙先生您来山东呢!”

二月二十七那天,李孟到达了济宁州,按照胶州营的探马回报,黄河上的冰凌已经是非常稀少,按照那些有经验的船家估计,差不多再有三天就能启程。

三月初二,李孟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之后,山东兵马全军开拔,说来也是巧合,大军刚刚启程一个时辰不到。

河南那边已经是送来了急报,二月十六那天,洛阳城陷落,福王现陷于敌手,被反贼斩首示众。

没有李孟的历史上,洛阳城在崇祯十四年的正月就已经是被闯军攻下,而现在,闯王李自成的军队力量上稍微差了几分,打这洛阳城未免就耽误了些时日。

不过这洛阳城的守御近乎是个笑话,总兵王绍禹在河南领兵军将之中颇有名气,不过这名气可不是行军布阵的本事,而是克扣军饷的能耐,别人是克扣六成,他这边是克扣八成,然后还有一成发给亲兵,剩下的那一成才给洛阳城的士兵,这王绍禹有个绰号“王八成”,当然称呼的时候,一般都是省略这个“成”。

王绍禹除却贪鄙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能耐,杨嗣昌督师五省,抽调河南兵马甚多,就是没有调他,想来也是听过这名头的。

洛阳这些年本就不太平,急需兵马守城护卫,但总兵王绍禹克扣军饷,士兵们为了这克扣的军饷,几次鼓噪哗变,反倒是成了洛阳城内的大害。

洛阳知府和通判、同知,为发饷的事情真是发愁的要命,可洛阳城的产业大部分都是托庇在福王的名下,动不得,也收不上税赋来,城外的各处,差不多全部是福王的王庄产业,也是无钱收上来。

哪有多余的银子来支付士兵的饷银,要说这洛阳知府等文官,手中也不是没有钱,但那是私产,怎么能给士兵们发饷呢?

唯一的法子,就是请城内最大的财主出钱,城内城外都是福王他老人家的产业,怎么也要花钱保家。

但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城外刀兵烽火,迫在眉睫,几乎就成了个天大的笑话,福王之富,甲于天下。民间早就有传闻“洛阳富于大内”,但福王就是不愿意花一分银子来给守城的士兵发饷。

等到李自成大军围城,几次险情出现之后,福王朱常洵这才不情不愿的拿出了几万两银子发饷。

好笑的还在后面,银子拿出来,王府的管家帐房扣了一道,洛阳知府等人按照常规扣了一道,总兵王绍禹又是扣了一道,到士兵手里可就所剩无几了,大家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反倒是觉得理所应当,这可是常例规矩啊。

洛阳城破,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是二月十五那天,围城攻打的农民军在洛阳城的西北角大声的鼓噪起哄,城墙上守卫的官兵在下面农民军的鼓噪下,杀死了城头上督战的军官和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