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〇章 涡水北岸骑兵战(第2/7页)

确定闯军主力在那里,这个事情不难,几十万人的大队伍,因为一路来的谨慎,步步提防,不说筹粮,就说是筹集马草和烧柴,都是大难事,这样的部伍,自然走不快,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对自己的隐藏和疑兵之计。满河南的人都知道,闯军的主力就在太康县。

但隔绝对方的窥伺和查探,这却是胶州营军队作战时候,骑兵的首要任务,这是李孟在现代学习军事知识的认知,所谓的战场遮蔽,阻止敌人对自己这边人数、地形还有一切军事情况的侦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别人固然是必须的,但也要让别人不知道自己。如果能形成所谓的单向透明,那自然是最好。要知道,哪怕是多出一条一跃可过的小涧,或者是一道小孩子都翻得过去的土墙,在战斗中都很可能导致巨大的变故。所谓多算者多胜,如果你能让敌人什么都算不到,那自然你就容易胜了。

现下来说,不管是闯军还是官军,甚至是关外的鞑子,所谓的探马侦骑,无非是轻骑兵的孤身行动,或者是两三人一队,深入敌境,勘察情况。他们的侦查,也更多的是靠经验,估测敌人的数量,记下大致的地形,而不能给指挥官提供很精确的信息。

胶州营的操典则要求在进行战前的战场遮断的时候,骑兵出动最少也要五十人一队,由副把总率领,同时要带上懂地图测绘的工兵军官,要对战场附近的地貌,作出粗略的记载和绘图。

即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但骑马走路能行动的道路也就是那几条,堵住必经之路和那些小路,就是万事大吉。

再说了,贾大山这些本地的土著,对有什么隐秘的道路,心里都是明白,地主武装率领的马队,基本上就是在家护院,出外为匪的恶棍,更是精通这个。

“所有出去的骑兵都得记住,凡是遇见流贼的探马,一律给我追上宰了,这探马的人头,一颗做两颗算,翻倍记功,不要怕跑得深,咱们是骑着马的,只要那探马没有跑回大营,就把脑袋拿来见我。”

陈六可是在马队的军官还有那些地主武装头目面前大大咧咧的下了命令,还有什么“咱们肯定是人多,你们要是让对方还能跑回大营,那也别骑着马丢人了。”

在李孟麾下的几名大将之中,这陈六是草莽气息最浓的一个,他在这里好像是强盗头子一样的呼喝着这些豫东大豪,不过人可能真的是有些犯贱的性子,那些地主武装反倒是觉得这位大人平易近人,哪儿像其他大人那样做作讲究。那翻倍的军功更是让人垂涎,来这不就是为了赚官身的吗?

人都是喜好占便宜,就连这博命的勾当也是如此,一听是翻倍,别说那些红了眼睛的地主武装,就连淮杨军和扬州军的骑兵们都是来了兴致。

在胶州营之中,你不用担心升迁,你要担心的是没有用来换取升迁的功勋。

一时间人人争先,就连贾大山的几个弟弟也带着家中的亲信家丁出去杀流贼探马,那些没马的地主武装四处找寻马匹,就是为了这里掺上一脚。

陈六布置命令的时候,比土豪还像是土豪,但他心里却颇为忐忑,眼下自己良莠不齐的三万多人马,和那五十万铺天盖地的闯军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多,自己虽然知道山东兵精,但是那闯王纵横河南,总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数量差得这么多,无论如何不能让对方判断明白自己的主力在什么地方。

最起码也不能让闯军了解这边的地形,只要是对这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区少一份了解,那自己最起码多了一份把握。

闯军真正开始正规化,也就是最近这一年的时间,从前即便是去过某地,对某地的风物人情,地形军备,也仅仅是依靠在当地的熟人带路而已,而这些熟人,可做不到每个部队都配上一个,而且他们就算是本县的,也未必到过战场当地。到了战场上,指挥官总会发现一些没有预料过的地形。闯军应该没有来过归德,他们不了解这边的地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