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李家坡 炮灰填河(第3/8页)

大厅里的气氛很有些压抑,大家都没有预料到,李孟的动作如此神速,几日之内,居然从山东这么迅捷的调发了大军到归德,还这么快速的行军占据了战场,现在这样,等于是还没有展开的顺军,在行军状态就迎头碰了上去!兵再多,也要展开才行,而且兵越多,展开越麻烦。本来还以为山东兵马虽然有些精锐,毕竟不多,谁知居然大军调动如此之快,须知,这种大军,跑起来不散不乱,那就肯定是精锐之师了。现在主动权已经失去,大军何去何从,也需要上首的两位头领做个决策了。

一个青年耐不住大厅里沉闷的气氛,站起来大声说到:“父王,罗叔父,俺们现在统带数十万大军出来,那李孟不过是三四万兵马而已,山东兵马素来也没有什么战阵,虽然火器犀利一点,咱们也未必能让他们射着了。孩儿双喜愿请命,领一只兵,从上游渡河,抄袭掉他们的侧面,涡河水浅不及腰,父王和罗叔父正面击鼓而进,一举荡平不在话下。”

搭话的青年,是李自成的养子李双喜,也就是李过,是军中的新锐,不过带队以来,闯军所向披靡,他也没想过区区几万人,对大军能有什么阻碍。

这时却听祠堂口一声冷哼,原来是郝摇旗从前沿快马加鞭赶来回来,刚才在门外听到李双喜大言炎炎,他素来不喜欢这些年轻人,自己又在李孟手上吃过大亏,自然要表示表示。

他地位甚高,就算李双喜是闯王养子,也不用惧怕。他也不跟这些人搭话,径直落座,就跟李自成和曹操谈起了前线的军情。

军议开始的时候,李自成的眉毛就有些皱在一起,现在听了郝摇旗这么一说,却越发的拧在了一起,曹操则是手指不停的敲击着桌面,嘴里传来模模糊糊的声音:李家坡,李家坡……

军议以后,闯军还是照样前进,可行军的序列却是不断的变化。以三王庙为轴心,部队不断的离开官道向两翼展开,后续部队不断的补充上来,而老营的精兵,则开始向官道方向靠拢,大军已经放弃了行军队列,转入了作战状态。不过,这样提前的展开,大量的部队必须要在野地里前进,行军的速度越发的慢了。

闯军的前锋是郝摇旗、田见秀率领的四万余人,李自成和罗汝才带着大军跟在其后,他们从太康县开始沿河南下,就能看见河对岸有骑兵往返跑动,显然是官兵的探马,这时候情势明朗,却也懒得管这些探马了。

反正双方是堂堂正正的开战,李孟已经摆了个决战的局,而顺军也必须要应子了。看官兵的动向,也没有什么提前截击或者是埋伏的动作,好像是在养精蓄锐,安心的等待正面开战。

闯军的大将田见秀,资格老得很,别看在议事的时候都是无精打采的模样,平时也是蔫吧蔫吧的,那可是跟着闯王纵横数省,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狠角色,到了这大战之时,状态却要精神机警很多,不过他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谋划和带兵打仗上,比这郝摇旗实在是差的太远,事事都是以这郝摇旗为主。

可郝摇旗临战时的状态却颇为的奇怪,原来闯王带着属下孤身十几骑的时候,郝摇旗尚且是勇猛万分,信心十足。

闯军的大将,唯一能让他们忌惮的兵马,也就是当年巡抚孙传庭和总督洪承畴率领的秦军,这些陕西的边兵虽然在待遇上不比大明的其他官兵好多少,却贵在历年多战,和平贼平乱的那些官兵不同,陕西边兵都是和西面的蒙古鞑子打个不停,练出了一支颇为精锐的兵马。

几次闯军的大败,都是这些陕西边兵们的功劳,而且孙传庭和洪承畴多少发的下来粮饷,也有一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