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得徐州 思财路(第4/6页)

“方才俺老单被痰气迷心,咱们好说好说……”

崇祯十四年腊月二十五,砀山卫一千六百人放下武装,回到了砀山卫,河南归德府和山东兖州府的胶州营屯田庄头,在砀山卫这里设置了屯田田庄,那砀山卫的一千六七百名官兵都成为这个田庄的屯田户。

那原来的卫所指挥单山,成为这屯田田庄的副庄头,在徐州境内的这屯田田庄,开始招募苏北和河南的流民,屯田耕种。

按照胶州营的估计,或许这些砀山卫的官兵会有些反弹,可反馈上来的情况,砀山卫的官兵们反倒是很高兴,军户本就是个缺乏自由的身份,屯田田庄的屯田户身份加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屯田之后,河南和山东的田庄都划拨粮食救济,居然能吃饱饭了,这可比从前的日子要好太多。

对于他们来说,砀山县一带本就是他们本乡本土的地方,在熟悉的地方还能有温饱,这日子神仙来了也不换。

给单山一个副庄头的职位,每个人十八两银子,这件事情里面赚了最大便宜的就是这个老头,单山得到这副庄头的职位真是兴高采烈,心想最起码这辈子是不用担心什么了,不过他也有隐隐的担心。

单山的这个担心和南京城那些人的幸灾乐祸是一样的,徐州周围全是豪门大族,而且乡土观念极重,外来的兵马贸然进驻,肯定会引起地方上的反弹,就算是互相火并冲突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大家可都没有什么责任,要怪就怪乱说话的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和不知道好歹,只想着扩大地盘的山东总兵李孟。

但被认为是麻烦的徐州豪族,这次都是老老实实,对胶州营兵马的进驻,还有砀山卫屯田田庄的设立,都不敢做什么反对或者是抵抗的反应,凡是能说几句话的,都是高唱赞歌,凡是没资格说话的,都是尽自己所能资助粮秣。

徐州的这些大族,早在张江在海州驻扎的时候,就已经是被彻底的打服打怕。

归德府、徐州、淮安府、扬州府,这四个地方在崇祯十五年的新年之前连接到了一起,和这个时代控制地方的概念不同,对于胶州营系统来说,某地只要是建立起了屯田田庄,此地就在李孟的牢牢控制之中了。

借着这次方家老大方应忠有异心,徐州的残兵贩运私盐的机会,李孟又是把手中的地盘朝着外面扩展了一点,将归德府和淮安府连成一片,这样,淮杨军随时可以通过徐州支援归德。

在外人眼中,李孟再怎么不地道,他都是大明总兵军将,朝廷一分钱不给,他却要驻守这么多的地盘,是他吃亏,这个李孟还真是傻子,以为占了地方就威风吗?

当然,李孟和胶州营系统并不是那么想……

李孟的地盘扩大,按理说需要的镇守兵马也应该相应的增多,实际上对山东来讲,依靠屯田田庄之中组织的护庄队就足以平靖地方,这些青壮庄丁组成的队伍,只要是武装起来,对付大部分的流贼还有大明的官兵都很是轻松。

不过护庄队是不被官方承认的武装,李孟也不想承认这是武装,地盘增大,李孟正好是借着这个由头,扩充自己手中的军队。

淮杨军准备扩充到两万,登州军和莱州军准备各自扩充到两万五千人,老营和兖州军的兵马加起来一共是扩展到四万。

如果真能扩展到这个规模,加上归德府的杂牌武装,李孟手中的兵马差不多能有十二万多。

十几万的大军,听起来惊人骇目,不过也算不上什么大军,北直隶朝廷设置了八名总兵,杂七杂八的军队也凑了将近十几万出来。

至于在河南的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号称是有百万之众,至于平贼将军左良玉现下则是号称大军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