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某人 秘密 盛京(第3/8页)

这倒真是个悖论,要是李孟不去对付曹州刘泽清,没准今日这孔府和鲁藩会老实许多,究其根底,居然还是在李孟身上。

想到这里,李孟也是忍不住莞尔,临近中午时分,这酒楼的厨子做了几样精致的小菜,李孟和孙传庭简单的用了午饭。

饭还没有吃完的时候,听到楼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有一楼的护卫蹬蹬的跑上楼梯,在楼梯口那边开口通报说道:

“大帅,贾守备来了。”

李孟和孙传庭对视一眼,李孟放下了碗筷,开口说道:

“快请上来。”

在河南归德府的贾大山,才是李孟来到济宁要等待的客人,他居然对自己的下属用了一个“请”字,可见有多么重视,话才传下去,贾大山已经是上楼来了。

贾大山也是豪族出身,穿着打扮都是颇为的考究,也很注意自己的仪态,不过今天上楼之后,模样却颇为的古怪,浑身全是尘土,脸上也是疲惫憔悴之极。上楼之后,看见李孟在座,连忙的跪倒磕头,大礼相见。

李孟点点头,开口说道:

“这一路前来,你也辛苦了,不必那么多礼,坐下说话,去给他端碗热汤来。”

贾大山在地上又是磕了个头,开口说道“谢大帅恩典”,这才是起身坐在对面的桌椅上,又是对李孟身边的孙传庭点头致意,坐下来就开口说道:

“多谢大帅的恩典,从得到消息,这一路上不停,轮流换马,总算是没耽误功夫。”

那边有人给贾大山送上一碗热汤来,贾大山感激的谢了恩,大口把热汤喝了下去,总算是恢复了点精神,李孟看他喝完,开口肃声的询问道:

“我这边也没有想到,你会有这个关系,我且问你,这件事有几分把握,河南地界的这些人分分合合,从来没有什么真正可信的。这人有了这么大的局面,能这么轻易就不要了吗?”

听到李孟发问,贾大山连忙放下汤碗,站了起来,恭谨的回答说道:

“小人愿意用身家性命担保,这人和小的家中本就有交情,从小小人和他就有往来,他也是读过几年圣贤书的,也不愿意走到今天,所以尽管是在河南闹腾,但心里面却总是想着给自己找个出身。”

看到李孟的神色和缓,贾大山喘了口气继续说道:

“他从前一直是在开封府西面和南面活动,起事之后,小人为了避嫌,和他来往的也少,前段日子这人知道小的蒙大帅的恩典,授了守备的官衔,全族堂堂正正,心下也是艳羡,三月底托人给小的捎信过来,小的这才是急信给、大帅。”

天下纷乱,豪门大族有连结自保的,有起兵作乱的,有人是被逼无奈,但也有许多人是因为在如今的大明朝廷文有东林,武有将门的局面下,没有什么出头的可能,才半推半就闹将起来。

也是有些赌徒的心理,心想天下间四分五裂,那李自成、张献忠不过是卑贱的贫民,尚且有这样的规模,我为什么不能。

天下人都是这么想,每个人都想当胜利者,谁想到内斗到大明帝国极为虚弱的局面,让关外的满清鞑虏捡了便宜,入关之后,从容击破,轻轻松松的得了天下。

不过闹起来的这些人,起事之后,大多数人起事之后发现自己得不到预想的东西,而且更有可能走的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连带着家眷亲族都成了附逆的罪人。再被招安,这污点也洗刷不掉了,官府会对你小心的提防。

但归德府的“李振海”贾大山却是个很不寻常的例子,被官府招安,居然是大摇大摆的当上了归德府的守备,手中实实在在的握着兵马,并且还管着一些李孟的亲信将兵,归德府内也是经营的风生水起,河南东边和北面的许多小地主土豪,都是奉他为首,而且地方官员也都是客客气气,从原来的大喊剿贼,到赞誉士绅贾某,为归德府护卫屏藩,地方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