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求战 使命感 战始(第6/7页)

通译的速度有些跟不上,欧曼·加里斯停顿了下等待,又是继续开口说道:

“对方尽管大部分是骑兵,我方大部分是步兵,机动性不如,可要是主动应战,形成胶着,就能把他们的机动性优势抵消,拖到援军来的那一刻!”

听到这洋人的判断和分析,赵能深深呼吸了几口,已然是下定了决心,他盯着沧州南半壁店那边的位置,目光不断的向下移动,伸手指着一个点,出声肯定的说道:

“我军明日拔营北上,鞑子的大军正在南下,若不出什么意外,咱们要和鞑子的兵马在东光县左近会战了!”

话音一落,赵能转身大喝道:

“传各营统领千总来我军帐议事!!”

奉命大将军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的行动意图,的确是在孙传庭和欧曼的判断之中,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水准以上的将领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

不幸的是,近现代色彩很浓,士官出身李孟培养出来的军官团体对这个有所欠缺,这个需要的培养时间的确是很长,需要的环境也是很高。

相比于同时代的东亚部队来说,以满八旗为核心的部队的确是精悍,阿巴泰的加速行进和大幅度的机动,实际上都是常规常识的东西,可是同样的动作,如果是流民和官军来做,部队怕是就要散掉了。

所谓的机动,就是从沧州北的运河处,渡过结冰的运河向西运动三十里之后,折向东南,来到了半壁店一带。

如果周围有明军的动向或者是有追兵的话,在这个机动上差不多就要暴露了,不过和阿巴泰预料的一样,没有什么追兵和伏兵,接下来的就是全力向南,准备放开手脚抢人抢金银、抢牲畜了。

阿巴泰和他手下的将领所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个机动,早就惊慌失措的沧州不说,河间府城、交河、献县、南皮、盐山等城池内的军民都是惊破了胆,河间府城当日见就是关闭了城门,而交河和南皮县的县令弃城出逃,百姓士民也是朝着西边的府县蜂拥而去,献县和盐山两县则是直接乱了起来,很多宵小之辈趁机浑水摸鱼。

一时间局面极为的不堪……

这还不算什么,天下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京师中的皇帝、大臣、武将们,无人知道鞑子兵马现在在那里,如何的动作。在京城周围,算上京营和各处勤王的兵马,足足二十万,但有战斗力的,那可就是少的可怜。

鞑子大军入寇,天下震动,可中枢的表现却是如此,实在是让天下的有心人心寒,但这也是无奈,几次关外的大败这个不去说,在中原之地和流民大军的彼此攻伐,所消耗的部队,折损的军将,还有那天文数字一般的军费,都不比和满清交战的损失小。

现如今根本是无兵无将无钱,那里拿得出什么办法,何况朝野内外还有党争内斗,更是耽误事情。

至于在北直隶边上的山东,倒是有兵有将,可指望不上,这李孟的野心愈发的明显,这人晚点捣乱就已经是谢天谢地,怎么敢指望他勤王。

后来人看历史,的确会有感觉,天命或许是真的存在,大明帝国在走过两百多年之后,遭遇到了内忧外患。

建州女真兴起,尽管大明和他们的战斗并没有占过什么便宜,可还能从容的应付,但在天启末年到崇祯年间,天降大灾,在陕西之地的流民大起,一内一外,大明帝国开始应接不暇。

卢象升、孙传庭和卢象升甚至是杨嗣昌等督抚大臣,率领官兵几次都要把李闯、张献忠之流赶入绝境,当年的闯王高迎祥都被抓住处死,但每次赶入绝境,就要赶尽杀绝的时候,鞑虏入寇,然后朝廷又是调集兵马去围堵阻击鞑虏,反倒是给了内部的流民反贼喘息之机,让他们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