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海外横财 凭水飞跃(第2/9页)

周家族内打算废了他的家主继承,废了一个,自然要选一名新的上来,于是乎周继海这一辈的人都是憋着劲要立点功劳来给自己增加点砝码。

周继海以前读书不成,比起各房里那些有点秀才功名之类的兄弟,总有点抬不起头,现可胶州营那边一向是唯才是举,不看重科举的虚名,这股风气也渐渐的在山东大族中传开来,这在某种程度等于拉平了大家的差距,让他可以和那些读书比较出色的族中兄弟竞争,这次特别急切的要立功表现一下,族长的位置可是太诱人了。

这位周继海抱着头,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这次日本之行。

莱州府的子弟这几年和海商们打交道的多,什么外洋的典故风物,都是知道不少,眼界也比很多内陆的人开阔,周继海记得有跑船的水手唾沫横飞的讲述,那日本是黄金之国,遍地都是黄金,大明用白银,在倭国的黄金就和白银一样的价钱。

但是黄金这种东西,要是那么好赚,跟自己讲述的那名水手早就发大财了,所以自己这次不能对那个黄金有什么奢望,一定要找个靠谱的发财路子,赚大钱,扬名山东,来一举奠定自己的地位,要知道,自己可是山东第一批跑日本的商人……这可是花了一千两白银买来的船票啊。

周继海的确是第一批山东去往日本的商人,他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因为和他同船的那些富贵子弟还有豪商,或者是灵山商行的跟船了解航线的,或者是山东盐帮的探子,李孟在和下面的人吩咐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倭寇,郑家和倭国来往密切,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引狼入室的举动。

在正常的历史上是山东在这个时期没遭受什么倭寇和海盗的骚扰,不过就算是李孟知道这个历史,他仍然会派人去查探,因为目前历史已经是偏离了很大的航向,很多事情都需要临机决断。

风很大,即便是在港口停泊,也是摇晃的厉害,周继海在船上辗转反侧,却突然听见有人敲响了房门,伴随着的是福建腔的山东话:“周公子,要启航了。”

周继海翻身侧躺着,喃喃自语到:“是啊,要启航了……”

二十天后,长崎港,郑家的船队总算是靠岸了,这个地方,郑家船队是常来常往,简直跟自家后院差不多,老水手们几乎都在长崎有个家,要知道,郑家大公子当初可就是在长崎的平户长大的。

这些老水手,都是福建乡人,跟郑家老爷说不定都是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而且郑老爷虽然是总兵了,但是一直很念旧,这些乡人的待遇都不错,这日本地界,女人又便宜,老水手们虽然年龄不小,大字不识,又老又黑,但那时白花花的银子拿出来,自然有那些十三四岁的日本小姑娘会凑上来,大家都是海上男儿,在海上连只母蚊子都没有,到了这日本,怎么也要休息休息,享受下家庭生活,所以也大都赁了房子,养了小的。

这些日子,周继海跟船长也厮混得熟了,船长就拉着他要去给他喝花酒玩女人,周继海是千推万辞才推掉,以他家的地位,在山东,在大明,还愁找不到女人吗?现在跨海而来,为的可是大利,而不是那些矮小的日本女人。

漫步在长崎的街道上,对于这异国风光,周继海也算是大开眼界,日本的房子很奇特,一般没有地基,而是用桩子在房子下面垫出一段空间,在上面铺上地板,房子的墙壁也不用砖石,而是用木框糊上纸,周继海很恶意的想着,日本夫妻晚上敦伦的时候,会不会被旁边的人听见?这可是省去了听墙角的辛苦了。

在长崎的商业街道上,周边开设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商铺,听着旁边的通译说到,这里的这些看起来还不如国内当铺大的门面,其实都是日本实力最雄厚的大商家的店,数十万身家的大老板们都在里面,亲自接待哪怕最小的客人,周继海不由得啧啧称奇,不过又听到那通译说到,日本商人是没法拥有田地的,田地都是被将军分封给武士们,不得转卖,所以商人们的钱财都在生意上,不得不亲力亲为,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