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〇章 高盛和 柳清杨(第3/7页)

柳家也有商队在山西购买些皮货之类的草原特产,可自从双方因为盐货起了冲突之后,这些商队却总是被人半路截杀,结果柳家商队中却有几名牧民出身的家奴,借着马术好,从围杀中跑了出来,这才是让主家得到了消息。

这种事情,都是无头官司,官府也不理会,恨得咬牙的柳家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是加强了护卫商队的人手。

这柳清扬也明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一边购置田地渡过难关,一边千方百计的打听这晋商集团的短处。

结果这一留心却发现了很多惊人骇目的事情,平遥的巨商去往关外贩卖盐铁,这已经不能算是新鲜事了,人人都知道。

但关外满清,勋贵们的奢侈品大部分都是通过晋商们运过去的,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而且还有些传闻,关内的很多消息也都是通过“高盛和”密布北五省的分店分号才传到关外的,在草原上,除却晋商们的商队,其他的北地商队,甚至是西蒙古的商队,都会被马匪们截杀屠戮,这些马匪据说就是“高盛和”豢养的护卫。

而且“高盛和”贩运到大明和塞外的私盐,一部分是取自陕西三边的池盐,还有一部分是取自四川的井盐,这两处的盐货的确质量上佳,可问题的关键是,想要贩运这些盐过来,必须要经过西蒙古各部、流民大军还有官兵的防区,但一路畅通无阻,并且生意越做越大,这就说明“高盛和”和西蒙古和流贼也是有所勾结。

这一打听,还有些其他的消息,比如说流贼李自成和曹操部,因为攻占的地盘逐渐扩大,手中的钱财也是宽裕起来。购买各项的军需兵器,也有了足够的资金,“高盛和”的兵器军需买卖,这流贼也变成了一个大的客户。

可以说,高盛和赚到的每一分银子,都是和大明的损失有关,他卖出去的每一分货物,都会从各种方面削弱大明的实力和根基。

不过,仅仅是这些,任谁也会明白,这根本不会说动李孟,齐国公李孟所做的各种事情,从本质上来说,还不是和那晋商一个套路,山东的盐政每年朝廷一分钱的税也是收不到,更别提吸血的厘金局了。

那边柳清扬不紧不慢的陈述着高盛和种种的大逆行为,边上的柳清嵩却有些着急,心想李孟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你这边说些无关的,岂不是自讨没趣,大明被这高盛和祸害成怎么样,没准齐国公还高兴呢?

柳清扬实际上一直在观察李孟的神色,说道“高盛和”贩运私盐的时候,李孟不过是晒然一笑,全不当回事。

自从山东李二郎贩运私盐赚下了泼天一般的大家业,全天下的大户人家有门路的都在这盐货上打主意,盐政彻底的崩坏,李孟实在是没什么道义的立场去说别人,可说道“高盛和”商行贩运私盐给塞外蒙古,女真,并且利用收下的分号商行去给对方通风报信的时候,李孟的脸色却森冷了几分。

既然对这个愤恨,柳清扬就有意的把这些事情多讲一些,不过他也有些奇怪,说道高盛和勾结流贼闯逆的时候,李孟却是无所谓的表情。

但既然是说动了,那就不着急,柳清扬知道,自己后面说的才是决定性的……

高盛和从陕西和四川贩运来的盐货并不足以供应他贩卖的这么大地盘,毕竟草原上的各部对盐的需求极大,还要有存下备用的,而陕西、山西和河南诸府,再怎么凋敝,绝对量也是极大。

要说这晋商的生意头脑真是不凡,两淮和山东的盐货自从李孟控制了黄河部分河段之后,就开始销售到河南山西一带,而且销量一直是不小,这其实是走的是从前边镇供应的“粮、盐置换”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