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崇祯十七年初(第2/7页)

令他没想到的是,袁时中没有要他的这些金银财宝,并且和他颇为的客气,先开口说的问题是:

“齐国公让我问你,杨承祖今后何去何从,愿意做个富家翁,山东掌控的富庶地方随他去,愿意继续打仗从军,那就另有安排。”

杨承祖回答的也是干脆利索:

“小人已经是拼了十多年的命,若是过太平日子,恐怕小人也是过不了了,还请齐国公差遣吧!”

听到杨承祖的这句话,袁时中这才是拿出了来自山东的任命文书,任命杨承祖为开封副将,团守备衔,手下兵马编为两个团,四千人。

这一项项的事情都有过大同总兵陈永福的先例,开封这边做起来也是熟了,因为尉氏县那边局势紧急,归德守备贾大山带来的两个团的人马,有一个团编入杨承祖麾下,杨承祖麾下保留两千人。

其余的人愿意从军的要进去军屯整训,愿意为民的,可以在开封城周围授予田地,成为农户。

也就是这个任命下来三天左右的时间,杨承祖心疼跟着自己的那千余兵马被山东剥离,这心疼的感觉还未过去,大批的给养装备就都是运送了赶过来,山东居然如此有钱,并且这名舍得花。

这些兵器、衣甲,看着都让杨承祖瞠目结舌,自己的儿郎们装备上这些利器,这两千人怕是能赶上当初的四千人马,六千八千都有可能。

这一次的装备过后,杨承祖手下兵马的那些破烂,几乎都是被淘汰干净,大刀、长矛、弓箭还有皮甲、环臂铁甲等甲胄,这些东西都是崭新,并且一看就是用心打造出来的上好货色,而且还有四百多匹马。

有利器,有甲胄,在战场上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战斗力等于翻了番,整个军队都是喜气洋洋的,当即有杨承祖的老部下过来讲,说是杨大哥,这山东如此的大方有钱,何苦去投奔那刻薄的大明朝廷。

这些日子的传闻,这些将官心中也是有数,不过这些人都是被杨承祖笑骂了回去,说道:

“这传闻连你我都能知道了,难道袁时中不知道,难道山东不知道?”

话说到这里,大家倒都是恍然大悟,各自回营乐呵呵的接受新装备去了,等到胶州营派来的那一个团过来,本来还喜滋滋的杨承祖和麾下各个军将都是知道自己眼睛小了,看看人家山东的两千人。

这两千人差不多有一半是穿着那种铁罐头一样的甲胄,还有六门炮,火铳足足有八百杆,看那些士兵的精强模样,更是比自己这些颇为自豪的儿郎们强悍。

杨承祖的消息也渐渐的灵便起来,听说这个团的团守备和团副守备都是临时从归德和兖州那边快马赶过来的。

提供给杨承祖的那些大刀、长矛以及大明制式的盔甲,这都是山东在进行军队换装淘汰下来的装备,正好是适合杨承祖这支以冷兵器搏斗为主的军队。

杨承祖和大同总兵陈永福不同,陈永福可是把自己的儿子陈德派到了山东当质子,而且去往大同的时候,全家都是留在了开封,他那九千多豫兵,家眷家人也大多在开封城中居住,这忠心基本上不会被怀疑什么。

而杨承祖来投奔过来一个月,就马上要派到山西那边去,而且这一支兵马都是无牵无挂的光棍汉,想要有个约束也是很难。

既然如此,这次就用一支力量更强的部队来牵制,一同北上,这次过来的团守备和副守备,都算是山东的有功精英。

团守备本来是马军的副手,当年在北直隶杀敌立功的魏力,而团副守备则是在涡水之站中立功的王三,才在李孟的身边亲兵营历练完毕,外放出来做官。

两名近支的武将带着加强了火器装备的两千人,足够和杨承祖的两千人制衡了,完全能够占据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