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鸣(第2/5页)

即便是这个时侯,这位察哈尔部的都统不认为应该如何的重视,他很自信满满的认为,有了这一千多女真骑兵作为核心的部队,足以对付草原上那些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的部队了。

这时候,草原上的已经是六月初,和前面十几年的苦寒不同,这两年的草原都有所恢复,六月已经是绿色的海洋,放在以往,众人都会感叹这是个好年景,牛马到了秋冬就会变得格外肥壮,到时候乘马去大明抢掠。

如今却是大战在即,到处都是离散的家庭,到处都是支离破碎的部落,草原上烽火处处,不光是陈永福和张坤等人驱动的土默特部东征之战,这些大部落被击溃之后,那些分散的骑兵和势力要彼此的吞并,还有西蒙古和漠北的蒙古有些消息灵通的想要趁火打劫,这都是战乱的根源。

而在大明,寒冷时期过后的农业也是在恢复,前提是要有个能安然恢复的环境,齐国公李孟控制的地盘在变得繁荣,顺军控制的地盘,屯田的产量已经预计会有不小的提高,江南各处,还在勉力的维持。

大明朝廷控制的地盘,则是拼命的加派粮饷、抓捕丁壮,就是一切为了让那节节胜利的督师侯恂的兵马,民不聊生这个词已经是用烂了。

朝鲜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个是有明显的分界,以汉城为界,汉城以南的部分,地主和农民们战战兢兢的耕种土地,心惊胆战的等待北面的消息,如果大军南来,他们马上就会逃到山里去。

在汉城北面的田地中,已经出现了荒芜的田地,因为没有人照料,因为耕种这田地的农民已经被上国的兵马抓到了汉城的城下,还有些害怕被抓的都已经是逃到了东边的山区之中,零零散散起来反抗的人则都是被剿杀掉。

村里的老人绝望的看着田地,他们已经是预见到秋冬季节的灾难了……

相对来说,汉城城下倒是安静的很,除却在北门那边连续不断的火炮轰鸣,除却第一天双方真刀真枪的打了几场之外,接下来的日子双方就没有什么战斗,王海也是组织了几次步兵、骑兵出击。

不过多铎和鳌拜却是打定主意当缩头乌龟了,在军法的约束下,再不情愿的士兵也被驱赶着大作土木,挖掘壕沟和矮墙,设置各种拒马和鹿角,看起来是要完全模仿汉城周围的那些防御。

对于十分依赖阵型的胶州营部队,通过这些工事之后就会变得散乱,重新排列起队形,也是需要时间,这种时刻,鞑虏准备已久的轻骑,则是可以快速突击,趁着这个空挡进攻,给予杀伤。

双方把征战的主战场设置在汉城北门一带,满清兵马带来的三十多门火炮全部是在两条通路那边摆成平射的状态。

这种火炮尽管笨重,可十几发、几十发的炮弹平射,危险和威力也是极大,想从这两个地方推出火炮来轰打鞑虏的工事,已经不太可能。

从另外几个方向的门绕过来,那则是太耗费时间,满清的骑兵可以在足够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事实上,在这种逼仄空间中的战斗,只要骑兵能保持几个波次的分开攻击,火炮的风险就很大。

而道路的弯曲和狭窄,也让火铳兵无法尽快的展开,来保护推出的火炮……

在开始十几天的攻守战斗中,鞑虏的一万多兵马一部分在修筑工事和营地,一部分在防卫城内守军的骚扰,用来对付朝鲜驻屯军的数量不多,处于完全的下风,应付的很是尴尬局促。

不过在后续的兵马和民夫到来之后,局面开始转换了,实际上如果这种不要求速胜的战斗,攻城的一方可以打的很从容。

在汉城周围工事那一圈之外,又开始修建长围挖掘壕沟,大队的骑兵在汉城周围时刻的警戒,稍有动静立刻是集中优势的兵马前往,把城内的守军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