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七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4/5页)

袁文宏一愣,倒是隐约猜出几分李孟的想法,稍微斟酌下,开口说道:

“山东兵马应时而起,乃是英雄出世,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自然是万民敬仰,众望所归。”

让一名山东名士能说出这种不太通的词语倒也不容易,李孟却也是自知,眼下各方势力彼此厮杀,遭殃的都是百姓,保不准这顺军控制下的百姓如何的仇恨明军,胶州营也是过来与顺军为敌的,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李孟也从清查司在各处打听来的消息中知道,就连屯田田庄之中,也经常是有人口出怨言,认为是屯田户如同牛马。

话说到这里,李孟又是沉默了下来,一边的袁文宏低头噤声,只感觉到浑身发凉,也不知道今天的大帅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可他知道,要是一时应对不慎,对自己就是杀身之祸。抬头偷瞄,看见坐在那里的李孟依旧是低头沉思的状态,袁文宏也有些急了,大战将近,一军的主帅却在这里胡思乱想。

现在的李孟所代表的不光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的山东文武集团,他要领导这个集团不断的向前突进,夺取整个天下,如果作为整个集团首领的他迷茫了,那么大家要怎么做,很有可能都是个粉身碎骨,杀身灭族的下场。

“大帅,这等伤怀悲秋的风雅事还是等到天下安定之后再琢磨不迟,眼下虽然是大功将成,可毕竟未成,大帅却这般模样,莫要忘了手下的千军万马和亿兆黎民。”

一向是恭恭敬敬的袁文宏突然间上前一步,声若洪钟的喝出来,李孟倒是一愣,抬头看着站在面前的袁文宏,这名一直是文质彬彬的主簿此时满脸涨得通红,瞪着自己,李孟的迷茫却是散了,那袁文宏又是急切的喝道:

“为人主者,当胸怀天下,不以一草一木存亡为念,下官斗胆揣测,大帅可是对这尸山血海厌倦了,可是觉得刀下死人太多,大帅,咱们山东兵马杀人无数,可因为咱们的杀人才有更多人活。”

袁文宏所说的,却正是李孟所想的,尽管渐渐的融入到这个时代之中,但李孟前世不管是作为军人还是作为金融押运员的时候,都没有杀过人,甚至没有伤过人,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直接和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已经可以用十万来计算。

平日里专注于建设、练兵、大局布置,合纵连横各项事务,心无旁骛,也就不想这些,可如今天下间势力分分合合,大概就是确定了几方,李孟这边又是做好了各方面的应对,局势已经是简单了起来。

这局势简单,免不了就要多想事情,没想到死在自己手上的人,鞑虏倒还是好说,可想想几次十万人以上的大战都是在关内进行,死伤的都是汉家子弟,李孟常想自己有天下之念的时候,就是为了让这天下太平,华夏的黎民百姓不用受着明清鼎革之苦,不用在接下来经受那几百年的黑暗时代。

可死人实在是太多了,自己在战场上杀掉的那些人,可能是田里的农夫,可能是小商贩,甚至可能是文人士子,他们都是这华夏的子民……

方才袁文宏的直谏叱咤,真是解开了李孟的心结,山东兵马杀人无数,可正是因为这杀人无数,才活人无数。

杀更多的人,却因为这杀人而救活了更多的人,李孟依稀记得现代时候看报纸留下的某个印象,说的就是明末清初的时候,山东数次大饥荒,满清入关劫掠五次,为害最烈的两次都是在山东,农民起义,官军和义军厮杀,尸体被周围的饥民吃光,这就是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到了满清统治山东的时候,山东的人口仅仅是崇祯初年的五分之一。

但这个灾难,在李孟成为分守四府的参将后就被终止了,屯田田庄收拢了大批的无地饥饿流民,胶州营的武力保护了山东不受流民和鞑虏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