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二章 那是在武昌这是在襄阳(第2/3页)

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官方记载的史料和地方志上,以及文人记载的那些野史笔记,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大家都承认的一点是,闯王李自成在从鹿门山上下来的时候,遭到了白云寨刘洪起率领地主民团的埋伏。

手下的三百精骑竭力拼杀,可架不住对方同样是精壮的家兵家将,没有一骑逃了出去,等到附近的驻军赶到,现场已经没有活人,过来埋伏的地主民团把自家的伤亡尸体临走的时候一并带走。

卫兵并不重要,关键是闯王的生死如何,翻遍了这里,也只是发现一具穿着闯王袍服的无头尸体,身上的饰物和武器全都是找不到了。

实际上有见过闯王本人的,已经能从这身形和一些特征辨认出来了,可兹事体大,不敢擅自的做出判断。

只得是快马加急报到襄阳去,让那边的人再派人过来查验确定,七月的襄阳已经是很湿热,那具“疑似”闯王的尸体已经是腐烂了不少,只能紧急用石灰处理。

这件事实在是太突然了,在襄阳的制将军高一功亲自率队前来,当然不会有什么意外,这就是闯王的尸身,谁是凶手并不清楚,可在这附近能动员起来这样规模部队的实力也就是那几个大山寨。

不过前面那些对闯王尸身的不确定,导致了今后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都提到闯王实际上没有死,而是在湖广一带的寺庙出家为僧,官方对这个也是懒得追查,结果有无数的文艺作品以这个为题材。

白云寨的寨丁在混战中用弓箭射中了闯王的脸颊,闯王摔在地上以后,被跟上来的人砍掉了脑袋。

闯王的首级被装进木盒中,里面放上石灰和药物,派人走小路,快马加急的送到河南将军陈六手中。

满心复仇心思的高一功现在却没有机会报复了,当地的驻军听到消息来到鹿门山下,到通知高一功过来验看,这之间差不多花掉了十天的时间,就在消息流传环节的第四天的时候,中原军发动了攻击。

汉水并不是天险,樊城也不过是纸糊的,真正难啃的是襄阳城,顺军还在汉水和襄阳之间布置了重重的防御。

但开战之后,胶州营的火器部队还是很快的上岸,布置好了阵地,中原军在汉水中,在岸上都有伤亡,而且比起胶州营正常的战斗来说,伤亡不小,原因很简单,因为襄阳城的守御顺军用上了大炮。

尽管这些火炮很落后,可用在城防上和城外的工事上,却用处不小,看见舟船过江,也是炮火齐发。

这样困难的局面在中原军登岸后,把火炮架起就开始逆转,灵活准确的山东兵马火炮,开始一个个的拔除对方的炮阵。

等到大批的步卒上岸之后,顺军的炮火就不再造成什么威胁了,按照常理来说,趁着对方立足未稳,马上就是派出部队迎头痛击,肯定会有效果,可中原军一上岸,顺军的阵地立刻就崩盘了。

很多顺军的士卒直接是从阵地上溃逃,军官们不管怎么弹压都是制止不了,在鹿门山附近的驻军发现闯王尸身,消息正在回报的时候,襄阳城内,就开始有零零碎碎的消息流传,说是闯王已经被杀了。

高一功率兵去看,无疑更是加强了这个传言的真实性,襄阳城中的衙役和兵马司,都是用从前大明剩下来的衙役差人,维持治安也就是个勉勉强强,想去查这流言的源头肯定不成,大家心里都是明白,搞不好这流言就是从那些人之中流出来的。

可等到对岸的中原军突然开始进攻,可城内还是没有闯王的行迹消息的时候,大家心中有些明白了,搞不好这件事情就是真的,闯王是顺军的领袖,刘宗敏、李过都不能服众,何况闯王李自成也是一个象征,他一死,顺军士卒对大顺的最后一丝忠诚和希望也是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