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合常理(第2/3页)

在所有人的心里面,辽镇的人在种地的时候,边墙和长城之外的人不是在种地就是在放牧,大家都是在积蓄粮草和马匹,谁会有时间作战。辽镇自从设军镇已经是有百年,这里面就连妇孺也知晓兵事,都是知道春夏初秋无战事,谁也想到会有一支军队,完全不顾及什么常识的在这个时候发动。

按照常规,后方的粮食抛荒,前线的补给也是跟不上,士兵们也会因为家中的田地没有人伺候,家人挨饿心生怨气,没有储备的粮食,就会出现饥荒,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混乱,后方不稳,更不要说前面的征伐战争。

不过华州属于完全超出了他们预测之外的存在,第一华州依靠自耕农和农奴的耕种,劳动效率非常的高,第二,关外肥沃的黑土地在几年的侍弄之后,已经是难得的高产粮田,第三,就是华州的惊人的财力收购各处的粮食给予补充,只要是海上的运输还在华州的控制手中,那就有大批的粮食给养通过海参崴,通过图们江不断的补充过去。

还有和单纯比拼人数的冷兵器战争思路不同,华州更多走的是精兵的路线,因为火器的引入,可以让更少的人有更大的杀伤,这样就不需要太多的士兵,士兵一少,需要的补给也就少了很多,最起码粮食的需求是这样的。

而且因为军属的优待法令,军人的田地,所在镇卫的民官和农官必须定时的协调安排人手去耕种,这其实是华州民主要的徭役负担,当然也不算太重,因为在华州北府,这些东西都是奴隶们做的。

至于武器装备之类的,那都是华州超前这个时代的商贸和手工业所要考虑的事情了,华州的积蓄的财力,已经是足够。华州的商船队目前贸易的有不少的份额已经是硝石,皮革还有药材,这些都是为战争所做的物资准备。

这些东西都是一直闷头垦荒种地,不知道天下事的辽镇官兵不了解的,他们也了解不过,华州的商人们除了三江商行之外,都是严禁的出边墙经商,关内的流民出边墙已经是好久不走陆路,都是在登州出海,在海参崴那里进入。在草原上的马匹和日用品的贸易都是由专门指定的商队来进行。

不管是草原,北府(关外),华州,夷州,这几个地方的民众都是只能进不能出,若是擅自离开下场只有砍头一个。

这么庞大的工程,而且还有许多的不方便,不过华州一直是毫不迟疑的严格执行,就是为了保密,让华州的消息保密。

事实上他们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加上东党执政,大明的情报系统几乎崩坏的状态下,所有人对于华州都是极为模糊的概念,大明的边防军镇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人擅启边衅,那么边的外面有什么没有人会去关心,这就是华州钻到的空子。

铁岭卫主城的留守的居民们在半夜的时候,被轰隆的马蹄声惊醒,大部分的人都是惊喜的出门,希望看到自己的男人带着财物回来。

不过出门的人看到的却是完全陌生的军队,这些军队穿着从没有见过样式的衣甲,手中拿着长枪火铳,骑着高头大马,沉默严肃的走在街道上,后面还有排成方队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

在队伍的中间有几个嗓门大的站在大车上大声的说着军队的命令:

“太阳落山之后,街上不准有人行人车马,否则格杀勿论,附近卫所田土耕种须家中留人,并报备。十户编为一甲,一户犯罪,全甲问罪,其余一切如常,华州军纪森严,绝无侵掠烧杀之行……”

很多人就那么呆呆的站在屋门那里,不可思议的看着陌生的军队在火把光芒的映照下开进城池,大明立国快要二百年,辽镇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而且对方看着相貌衣着,虽然不同明朝,但都是汉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