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朝堂纷争(第2/2页)

“杨大人,我只是礼部尚书,无权调动兵马,反倒是大人,你身为一朝宰相,又兼兵马大元帅之职,清除阴谋,应该是你的责任吧?”崔涣神色冷淡的道。

杨国忠哼了一声,他神色恭敬地道:“我虽身为宰相,但要负责陛下安危,又焉能分身去查找阴谋线索?”

李隆基听了半天,他眉头皱了起来,有些不耐烦的喝道:“都给朕闭嘴!朕年事已高,封禅之事,朕势在必行。崔涣,朕允你便宜行事,命你彻查此事,清除途中一切障碍。”

崔涣眼睛一亮,忙跪了下去,大声拜道:“臣,领旨!”

群臣纷纷侧目,杨国忠看着崔涣的眼神,充满了怨毒的嫉妒。

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说崔涣,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其权利之大,可以对所有人生杀予夺。

杨国忠入朝为官多年,无论他如何溜须拍马,李隆基也从未给过他便宜行事之权。

崔涣心知责任重大,领命之后,立即退出了朝堂。

退朝之后,李隆基踱步走在御花园之中,一言不发。

“官家,您愁眉不展,可有心事?”身穿锦袍华服的高力士,跟在李隆基身后,问道。

李隆基面色凝重,将一直拿在手中的奏折,交给高力士,道:“你自己看吧。”

高力士恭敬地接过奏折,他仔细的浏览了下奏折上的内容,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力士,对于此事,你如何看?”李隆基沉声问道。

高力士稍一沉思,道:“陛下,奏折上所说应该不假。建宁王为人正直,且心系朝廷,他既然用八百里加急将奏折送至长安,事情绝不简单。”

“倓儿所说与崔涣不谋而合,但是却与刘通所奏,出入甚大。刘通的奏折上只说,梁修妄图谋反,被他查明情况之后,已经畏罪自杀。你觉得,朕应该相信谁?”李隆基踱着步子问道。

“老奴觉得,建宁王之言较为可信。臣怀疑,建宁王所说的这个‘逆鳞玄武’,恐怕会与黄河石碑有所牵连,这摆明了是要对陛下不利。”高力士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