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__南宫世家(第3/3页)

另一班加入了日军的青年,被派去大马的山打根做〔盟军战俘营监视员〕,就是看守十万名盟军战俘,大部分是英国在新加坡的协同军。“盟军在日军俘虏营中总有三十五万人,每一百个俘虏中有二十七个人死亡,是盟军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战俘营中死亡率的七倍。高出这么多,令人惊骇,但是,在日军战俘营中的中国人,死亡率比白人要高出更多,更多。……在战后的对日本的审判中,一百七十三个台湾兵被起诉,其中二十六人被判死刑”

龙氏走访了这些幸存者,有俘虏营的澳洲兵比尔,有从南京送去的国军俘虏利瓦伊恂,有台藉〔监视员〕柯景星和蔡新宗,两人战后被判十年。立体地呈现了当时俘虏营的情况,台藉〔监视员〕听命于上司,他们接受的军训第一课就是互打耳光,他们本来就时常给上司揍,揍俘虏是他们的职责,集体屠杀俘虏是军命不可违。他们有的也保护过国军战俘。龙氏提出了战争中的〔罪与罚〕,是下命令的上级该负全责,或是执行的下级需要负其独立“人道”责任,这些在欧洲战场也一样说不清。换了是今天的年青人,都有了独立思想的教育,而当他们认为这战争是不义时,他们有没有权利拒绝当兵呢?

笔者按:这样的问题,只带来思考,然而是不会有答案的。但起码龙氏让读者认识了相互的敌人。此书记载的大都是小人物,只有一个例外,他是年轻的民国驻山打根领事卓还来,他夫妇还有两个小孩被关在山打根的俘虏营,连日本人都对他肃然起敬,他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取得巴黎大学政治学博士,日本人赏识他,邀他往南京做官,被他断然拒绝,台藉〔监视员〕蔡新宗也暗暗帮助卓领士的夫人,一九四四年被日军秘密杀害,只找到他的几块骨,当年被运回南京,埋在〔菊花台九烈士墓〕,如今南京人有谁知道那里是〔菊花台〕吗?

这里,以龙的原文作结:“卓还来安葬之后的一年半,南京的总统府大门插上了五星旗。此后,卓还来从集体的历史记忆中,被删除。在随后几十年的时光里,他的子女不敢提及这个为中华民国犠牲了的父亲,他的妻子不敢去上坟。烈士还是叛徒,荣耀还是耻辱,往往看城里头最高的那栋建筑物顶上插的是什么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