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太祖诞辰(第2/3页)

朱祁钰做完了这两件事情之后,也给各地官员,番王传达了一个信号。现在,他们造反的话,不但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就连军队都不会支持他们!而没有这两样基础,造反就只是嘴上的一句话而已!

当然,这个信号是明确的,各地官员,番王,心里也非常的清楚,皇帝为了推行新政,是不会在乎使用什么手段的!当年,太祖皇帝建立大明,为了建立一个清廉的朝廷,一口气杀了几万官员。而现在这个皇帝的野心,手腕,能力都不在太祖皇帝之下,谁要挡在他的前面,那不是自寻死路吗?而朱祁钰借太祖皇帝诞辰来拉开新政革命,不也正是要表达他效仿太祖皇帝,建开天辟地之功的意思吗?

聪明点的官员都立即转向了,一接到皇帝送来的诏书,纷纷做好了上京的准备,一些心里有鬼的,甚至还先给自己做好了后事安排,免得这一去不返,有什么事情没有跟家人交代好,以后再想说,就来不及了!当然,更多的官员看到的是希望,新的朝政必然需要更多的官员,需要提拔很多的新人。而皇帝现在缺乏的就是可以信任的官员,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那今后的荣华富贵还有什么好愁的吗?

也有一部分官员心里不太服气,甚至有人开始准备造反了。可不久,这些人都发现,造反是没有一点希望的。因为,此时,陈懋,罗国栋,卫平已经率领三路大军,守在了京城三个主要的方向上,且都做好了打仗的准备!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大将,且他们率领的全是朝廷的精锐部队,真要打起来,哪个地方官员,番王是他们的对手?

这番准备下来,朱祁钰心里也有数了,虽然不满的官员,番王很多,不过在军事威胁,民心稳定,军心都朝着朱祁钰的条件下,造反的条件是不成熟的。朱祁钰也就在这种氛围之中,将祭祀太祖皇帝的活动搞了起来。

太祖朱元璋诞辰前三日,各地的官员,番王纷纷到了京城,几个没有来的,要么是老得走不动了,要么就是声称有病。不过,朱祁钰都没有忘记他们,一方面派了使臣前去探望,另外一方面,还着重顶住了陈懋,罗国栋,卫平三人,让他们也带人前去看一下,如果有人要存心造反的话,那就由他们在阵前处置,不用事先征求皇帝的意见!

陈懋等三人心里也很清楚,京城叛乱,朱祁钰就没有放过一个贼首,而他们的亲人都死在了叛党手里,自然恨透了反叛国家的人。朱祁钰命令一下,几个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官员,番王都立即见到了前来“探望”他们的朝廷大军。而这陈懋胆子也真是不小,他对付的是山西南面的一个王爷,当他率军冲入王府的时候,这个声称病重的王爷却健壮得很,身边还有好几个年轻女子呢!

陈懋一不作,二不休,就把这个番王抓了起来。而那些要前来救架的奴仆全都被陈懋的手下给当场杀了!仅审了一晚,这个番王就把准备造反的事情给招了。而陈懋的人还真在王府的地下室里搜出了龙袍,玉玺等等造反的证据。随后,陈懋手起刀落,亲手杀了这个番王,然后连同人头,龙袍,玉玺一并派人送了回去!

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很模糊,至于赵王有没有想过要造反,或者是有没有准备造反,都说得很模糊,只是说大将陈懋斩杀造反的赵王这一句话而已!实际上,赵王真的有没有要造反,这一直是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许,这仅仅是朱祁钰杀鸡给猴看,玩的一下狠招吧!

当各地官员,番王进京之后,祭祀那日,朱祁钰出场大肆吹捧了朱元璋一番之后,祭祀的事情就交给了专门的官员去安排了,而他则分别召见了官员与番王!

这是一次很尴尬的会面。为了表示对新政的重视,或者说,为了表示对地方官员的重视,朱祁钰首先接见的是各省的三位主要官员。分别是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三司的主官。明初,朱元璋为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大,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在废除了中书省之后,也就废除了地方官员集权的现象,把地方的政,法,军三权分到了三位主官的手里!不过,经历了这么多年之后,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如果三司主官勾结营私,那后果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