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决战(第2/3页)

前面已经说过了,莫卧儿军队的战役目的有两个,大的目标是击溃明军,小的目标是将明军打到萨特杰河的西岸去。而正是这两个目标的差别,让莫卧儿军队的行动产生了变化。如果要实现小的目标的话,那么莫卧儿军队完全可以缓步推进,最后甚至不需要与明军作战,就能迫使明军退到萨特杰河的西岸去。如果要实现大的目标的话,就必须要抢在明军渡河之前进攻,这样才能击溃明军!

显然,最初莫卧儿军队的统帅只想实现小的目标。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天里,阿巴克直接下达了一条命令,必须要全歼这股明军。至于阿巴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预前线统帅的指挥,并且下达这个命令,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当时明军已经在南面,东面两个方向上威胁到了德里的安全。而莫卧儿中央军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八万兵力,另外一批政府军被明军西北军团的一支骑兵军缠在了拉合尔,根本无法撤回来(这就是之前第十一军作战的地方,而陈懋为了让第十一军投入到这边的战场上来,就把杨洪的最后一个骑兵军拉了过去,把第十一军换了回来)。也就是说,当时莫卧儿帝国在德里的防御力量其实并不充足,如果无法击溃陈懋这支明军的话,他们就必须要在东面保留一支强大的军队,只要击溃了陈懋这支明军,那么就可以将这边的军队调回德里,加强德里的防御!

正是这一变化,最终彻底的改变了这场战役的结果。如果莫卧儿军队稳步推进的话,陈懋极有可能一路退到萨特杰河东岸去,并且在此组织背水一战。虽然结果莫卧儿军队仍然很有可能被歼灭,不过明军也必然伤亡惨重,恐怕就没有能力向德里进军了。当然,陈懋也有可能在半路停下来,然后主动进攻莫卧儿军队,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算明军获胜,也是惨胜。不过,莫卧儿军队在这个时候扑了上来,正好与陈懋计划的一样,那么结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二军的阻击行动打得很顽强,用后来陈豫的话说,就算是演戏,那也得演好一点,不能露出破绽,不然被敌人发现这是个圈套的话,那么行动就失败了。而第二军的阻击越猛烈,莫卧儿军队的统帅就越相信明军是因为作战物资跟不上,已经无力再打下去了,所以才选择撤退,而且将一直退到萨特杰河西岸去。当然,莫卧儿军队的统帅也很清楚,明军强大战斗力的来源就是其猛烈的火力,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作战物资,只要明军的作战物资出现问题,那么明军的战斗力就要打很大的折扣,这正是消灭明军的最佳时候。当然,莫卧儿军队的统帅在这个时候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明军的撤退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且一路上都非常有组织,不像是溃退!

第二军打了一整天,在西北骑兵军已经到达了萨特杰河东岸的营地后,这才撤出了战斗,开始迅速向西而去,并且很快就把追上来的一股莫卧儿骑兵给干掉了。在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之后,陈豫分出了两个师继续向西前进,而他自己则亲率另外一个师向南面迂回。

正面战场上,第十军与第十一军也是边打边撤,基本上没有给莫卧儿军队突击的机会。虽然莫卧儿军队也组织起了多次冲击,想突破明军的阵线,然后将明军分割开来,一部分一部分的消灭掉。不过,第十军与第十一军的行动很有步骤,各部队之间的衔接也非常的紧密,并没有给敌人任何可趁之机。

北面,第一军的阻击战打得也很激烈,骑兵师在两个步兵师的配合下,顽强的阻击着数万莫卧儿骑兵的进攻。虽然第一军的炮兵编制规模很小,只有其他步兵军的一半,不过步兵组织起来的火力防线仍然是很强大的,再加上骑兵不时的出击,迫使莫卧儿骑兵无法连续进攻,给了步兵喘息的时间。几万莫卧儿骑兵,一天之内发动了十多轮进攻,结果还是被第一军给顽强的挡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