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最后的战斗(第2/3页)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阿巴克是公认了的莫卧儿帝国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是次大陆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而朱祁钰又是明帝国历史上,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今后,次大陆上只会有一个皇帝,朱祁钰自然不希望有任何人对他构成威胁。显然,他不会放过阿巴克的!

皇帝下达了总攻命令之后,各部队迅速的做好了战斗准备。进攻时间定为第二日的早晨。天刚亮的时候,就下起了小雨,不过这对明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步枪已经有了一定的防水功能,只有在遇到大暴雨的时候,才不能使用,小雨天气下,步枪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当然,火炮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只是在炮兵推进的时候会有一些麻烦而已。

十五万难民被明军用刺刀,战刀逼向了德里城。接着,明军的火炮开火了。不到一个时辰,战线就已经推进到了护城河外。随着炮兵的火力延伸,城楼上的莫卧儿军人根本就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离开他们临时设置的防炮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一步步的杀上来,而不敢冒着被明军炮火轰击的危险到城墙上去抵抗。

步兵迅速的占领了护城河上的吊桥,并且在护城河上假设起了数十座简易桥梁。当越来越多的难民被赶到城墙下面,城门外面的时候,负责突击的步兵与骑兵也压了上去。这时候,莫卧儿军队才开始了抵抗。不过,他们遇到的敌人不是明帝国的军队,而是那些围在城墙下的难民。

德里城的城墙是极为坚固的。当年,莫卧儿帝国将德里设为首都之后,就曾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完善德里城的防御。为了让德里成为了一座永远无法被攻破的城市,莫卧儿帝国的三代君主,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调集了数十万的劳工,从西面的山区运来了难以计数的岩石,主要都是花岗岩,然后在原有的城墙外面重新修建了一道新的城墙。而直到了阿巴克成为莫卧儿帝国的君主之后,以前的城墙才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而被拆除。当年,帖木尔帝国的军队,以及红夷的军队都打到了德里城外,不过最后都是望城兴叹。红夷曾经用火炮围攻德里数十日,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进攻,与阿巴克签订了城外之盟,结束了攻打莫卧儿帝国的战争。显然,在莫卧儿帝国军人的心里,这是一座绝对无法攻克的城市,不过,这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从来还没有被任何一座城市挡住脚步的明帝国军队!

战斗打到中午的时候,雨突然停了,太阳也很快出现在了天顶上。这是次大陆地区极为常见的气候,往往是一刻钟前还是大雨倾盆,一刻钟后就是烈日高照了。明军也在这个时候加强了进攻,四个步兵军的炮兵全都压了上来,不停的将炮弹倾泻到城墙上,大得莫卧儿帝国的守军根本就无法在城墙上建立起稳固的防线。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也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行动,开始向那些攻城的明军反击。当然,他们首先要对付的就是那些被明军驱赶着,正在往城楼上攀爬的难民。

这是一种极为原始的攻城战术,而且那些难民也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平民,其中不少还是妇女,儿童,老人。不过,守城的莫卧儿军人很清楚,如果让这些难民爬上了城墙的话,那他们的防线就完蛋了,明军舰可以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占领城墙,并且杀入城内。守城的军队没有任何的选择,他们必须要将这些难民挡住,即使那些人是他们的同胞,他们也必须要将这些难民打回去。

难民的后面,则是数万荷枪实弹的明军步兵,还有大量的明军骑兵则在后面准备着。他们没有任何的选择,在明军刺刀与枪口的威胁下,他们只能前进,即使那是一条死路,他们也只能前进。当守城军队将火油,雷石,滚木,点燃了的硫磺等等投到城墙下的时候,那里就变成了地狱,难民的地狱。后来,在围攻德里城的十五万难民中,大概只有不到一万人活了下来,而且这些人都不敢再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在攻守双方的逼迫下,夹在其中的难民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他们的生命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