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番号的意义(第3/4页)

有人因此叫谢正卿为“谢疯子”,不过,谢正卿并不为之所动,而且第一军的所有将领,高级军官都一致至此他这种极为严格的训练方法,而且高强度的实战对抗演习,也是让第一军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仍然保持住战斗状态的唯一办法。反正,对谢正卿来说,第一军用了六年的时间来做准备,而第一军所等待的,就是一次机会,一次让他们翻身,让他们重新成为帝国“第一军”的机会。而当皇帝宣布远征之后,这个机会到来了,而且第一军是当时陈懋选中的第一支部队,因为陈懋在挑选远征军队的时候,是按照平时的训练成绩,以及没年一度的军内竞赛成绩来优先考虑的,而第一军在六年的军内技能与战术竞赛中拿了五年的总冠军,这就足以说明第一军的能力了。

也许,朱祁钰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第一军的这种变化,他也很少去第一军视察情况。至于朱祁钰为什么会逐渐冷落第一军,后来有很多人都认为,在朱祁钰心目中,邓茂这个早逝的将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邓茂不那么早就殉国的话,那么杨天奉恐怕都没有机会出头。显然,朱祁钰是很喜欢邓茂这个小将的,在北伐的时候,他甚至称邓茂为“再世子龙”,将邓茂与三国时蜀国大将赵云相提并论。也许,朱祁钰正是不想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所以才有意或者无意的冷落了第一军。

真正让朱祁钰再次感觉到第一军复活,甚至可以说邓茂的灵魂在第一军中表现出来的,还是第一军进攻大马士革的作战行动。而且,朱祁钰是全程“观看”了这场作战行动,第一军再次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重新让皇帝将第一军放在了帝国主力军团的位置上,也许还是主力军团中最精锐的位置上。也许,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第一军六年来的艰苦训练,没有第一军官兵用生命,鲜血,汗水所换来的实际能力,他们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吗?

可以说,第一军在进攻大马士革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强悍的战斗力,也不仅仅是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如果非要有一个词来形容不可的话,那么,第一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王者之气,就如同皇帝君临天下时一样,即使大马士革是一座公认了的坚城,可是在第一军面前,再坚固的城市也只是摆设而已!

战斗的第一天,第一军的四个炮兵团(当时,按照朱祁钰的要求,每支参战的主力部队都加强了一个炮兵团,而第一军得到加强的是一个轻型野战炮团,这样,第一军就拥有是四个炮兵团,其中两个重炮团,两个轻炮团)进行了一场简直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的炮击了。而这次,谢正卿用的炮击战术,正是第一军在以前训练中所总结出来的,最能够有效发挥炮兵威力的战术。

在此之前,明帝国炮兵虽然厉害,不过却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时候炮击太集中了,造成了弹药的大量浪费,而有的时候,炮击又太分散了导致破坏力不足。不过,在明帝国的火炮技术,炮兵编制独步天下的时候,这些问题显得并不严重,至少,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可以对抗明帝国炮兵的军队。不过,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而且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不是卫平这样的炮兵军官出身的将军,而是谢正卿这个骑兵军官出身的将军。

通过训练与演习,谢正卿第一次提出了合理分配炮击火力的理论,并且用大量的演习来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当时,第一军在训练与演习中,所有的炮弹都是专门供训练用的实心弹,而第一军的炮兵军官也在谢正卿的理论上制订了新的炮击战术。结果,通过严格的训练,第一军原来的三个炮兵团都能够在炮击中做到精确撒布弹药这一点。显然,这是实现谢正卿的新战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