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瓷韵流风 第二六一章 马户(第2/3页)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瓷学今日的开学典礼,完全按照林沐风的安排,其实颇有些现代形式的色彩。

一个瓷学的杂役猛然敲响了瓷学门口的一面巨鼓。鼓声咚咚,场上的喧闹顿时平息下来。

“工匠——不,瓷学的学子们,为了弘扬大明的制瓷文化,经皇上恩准,朝廷特此设立瓷学。而你们这数十人,将成为大明瓷学的第一批学子……”林沐风站在场中,侃侃而言道着开幕词,他平和而略带有威势地目光从工匠们身上一一扫过,“希望你们能上体天心,用心学习。下面,摆香案迎接皇上亲自题写地瓷学匾额。”

香案摆好,一套繁琐的仪式过后,两个大内太监抬着一面硕大地匾额走到场中,林沐风探手揭开匾额上的红布,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展现在众人眼前:大明瓷学。

匾额悬挂上去,场下一片欢呼。

鼓声又是一响。林沐风微微一笑,摆了摆手,“下面,本官作为大明瓷学第一任学监,郑重邀请各位贵宾为瓷学剪彩开幕。”

“有请齐王殿下、燕王殿下、驸马都尉李景隆……”随着林沐风念到名字,朱榑、朱高炽等人面带程式化的微笑,一一走到场中,列成了一字长队。

场下众工匠和围观的百姓呆若木鸡:瓷学开学,大明在京师的所有皇族几乎都来出席充作剪彩的贵宾了,不是亲王就是驸马,这简直就成了京师皇族的一次大聚会了。

这是朱允炆的主意。具体他有什么“意图”,林沐风不甚了了,也没想太多。左右不过是一个典礼,谁来剪彩也无关紧要。皇族们,充充门面倒还是可以的。

后来,林沐风才明白,朱允炆不过是借皇族的出头来表达他亲民的“思想”。

当然,在瓷学的学生和京师的百姓看来,这也正是朝廷和皇上重视瓷学的一个重要表征。

……

瓷学开学了。正式得到瓷学教师聘书的有,张风,老孟,王二,还有两个大明瓷窑上比较出色的青年工匠,当然还有张风的姐姐张颖。

老孟和王二等四人负责“成人工匠班”,而张风姐弟俩专门教授那些有天分的、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孩子——以琉璃技艺和内画技艺为主,辅以制瓷技艺。

课程和授课内容,林沐风早已安排张风带人设定编写好,排起了详细的课时表和计划进度。

但第一堂课上,林沐风在一旁观察了一下,感觉有些不妥。

他发现,这些工匠入学的心态并不端正。他们自以为技艺娴熟,说白了就是奔着林沐风的制瓷技法来的。对瓷学安排的“制瓷基础”和“瓷器文化”课程很不满意,很不以为然,有些甚至公然就在课堂上起开了哄。

老孟和王二毕竟是工匠出身,一时间也乱了手脚。

林沐风阴沉着脸走进教室,冷冷地望着那几个起哄的工匠,“你们,站起来!”

林沐风不仅是瓷学的学监,还是当朝重臣,位高权重,这些工匠哪里敢违背他的意思,一个个面带畏惧地起身站着,垂下头去。

“你,叫什么名字?何方人氏?”林沐风手指着距离他最近的一个工匠,冷笑道。

“回大人,小的叫马户,江西寿春人。”工匠低低回了一声,连看也不敢仔细看林沐风,他长到30多岁,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当地县衙的捕快班头,如今面对这大明朝廷数一数二的大官,心里是又紧张又害怕。

“马户?”林沐风哦了一声,心道好奇怪的名字,突然他梦醒过来,不由一笑,“驴?”

众工匠虽然畏惧,但还是忍不住小声哄笑起来。

马户红着脸,支支吾吾地道:“俺娘说我生在驴背上,俺爹姓马,村里的教书先生就给俺起名叫马户,说是马户马户,穷家富路,说俺这辈子有大财运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