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斯大林在捷推行联合政府政策(第4/8页)

[62]

尽管存在着上述协定,为了争夺选举的胜利,民族阵线共产党和非共产主义政党之间的思想和政治斗争还是不可避免地趋向尖锐化。1945年12月,苏美从捷克斯洛伐克撤军后,资产阶级政党在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运动中开始积极起来。国家社会党致力于取代共产党成为国内第一大党,他们提出的竞选口号不够具体,主要是捍卫民主、保护私有财产和法制,指控共产党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非爱国者。国家社会党小业主部的报告谈到了该党的计划:“我党定将在其中有着巨大影响的新政府,将不得不从空话转到行动。这将是对一切革命的罪过的纠正。我们相信,这将会是逐步的和彻底的。科西策纲领是所谓的东方纲领,它不适合我们的情况。”[63]为了同捷共争夺选民,国家社会党向被解散的法西斯主义政党(农业党、畜牧业党和人民团结党)的骨干分子打开了大门,希望以此能扩大队伍并取得对共产党的胜利。社会民主党内发生了分裂,左派致力于同共产党进行合作,推进革命,而右派则努力同国家社会党人合作。非共产主义政党,特别是国家社会党坚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会取得议会选举的胜利,把共产党甩在身后。他们对选举结果是非常乐观的。[64]

斯洛伐克地区的情况更为复杂。斯洛伐克人同捷克人就国家政权体制的争论并未因科西策纲领的签订而得到解决,斯洛伐克民主党和人民党以维护斯洛伐克人利益的姿态出现,这种情况使得斯洛伐克共产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支持联邦制的思想,它可能在捷克地区得不到足够的选票,如果放弃这一思想又担心会在斯洛伐克地区失去威信。为了筹备选举,捷共中央指示斯共采取分裂斯洛伐克民主党的办法来组建第四党,但没有成功。反倒是民主党随机应变,同天主教徒达成协定,巩固了自己的地位。[65]这一时期在斯洛伐克成立了两个新政党:劳动党和自由党。前者实质上是社会民主党的一个分支,刚一成立就得到了斯共的认可。自由党是在斯洛伐克民主党的同意下成立的,主要由天主教教徒组成,该党成为前赫林卡党成员的庇护所。这两个政党的成员较少,影响力弱,主要是斯共同民主党争夺选民的产物。面对即将开始的议会选举,斯共领导层显得缺乏信心。斯共领导人什米特克在同苏联驻捷使馆参赞奇恰耶夫谈到选举问题时说,他认为斯共获胜的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明确承认斯洛伐克是一个单独民族,承诺斯洛伐克工业化和其他纯斯洛伐克的问题。如果在选举以前这些问题会得到正面解决,那么共产党将取得巨大胜利”。[66]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是一个在议会斗争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政党,在慕尼黑事件以前的共和国议会选举斗争中就多次取得过好成绩,哥特瓦尔德曾任议会议员。捷共从国家解放伊始就已经在为议会选举做着积极准备。捷共还拥有比其他政党更为优越的先天条件:一是慕尼黑事件给国家造成的民族创伤。捷共紧紧抓住这一有力武器,谴责非共产主义政党在慕尼黑时期的懦弱和西方的背叛行为,指出只有同苏联结盟才能为国家的独立提供安全保障;二是来自苏联的解放。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捷国民对苏联的好感,斯拉夫民族团结起来的思想在国内非常流行,这种情绪为捷共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捷共非常注重自身组织的发展和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绩。1946年2月27日,捷共中央总书记斯兰斯基和主席哥特瓦尔德就捷共八大和国民议会选举的筹备情况向联共(布)中央国际部报告说:“截至1946年1月1日,有党组织13193个,其中工厂党组织2950个,地方党组织10239个,党员数量为82.6万名。党提出了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把党员数量增加到100万人的任务,迄今为止已接纳了101674名新党员。我们相信,到3月底党员数量将接近100万人。”此外,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如青年组织、农民组织、妇女组织和工会等都陆续建立起来,捷共在这些组织中基本都处于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