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前面来了个张弘范(第2/2页)

“庆之,这一阵上来的好像是你家的仇人啊!”吕师虎脚踏着马蹬立直了身子也在观战,看到来敌的旗帜,忽然转头对陈德兴道,“是顺天张家的人马!当日攻破寿州的就是他们!”

吕师虎口中的当年,是指十四年前的寿州之役,陈德兴的祖父、养父就是在那一战中双双殉国的。当年督军攻打寿州的便是张弘范的父亲张柔!

“是张柔的人!”陈德兴昂首望去,只见到几面张字大旗飘扬,却不知道吕师虎是如何分辨出是顺天张家的人马,蒙古汉军世侯中可不止一家姓张。

“既然是仇人,那就该分外眼红了!”陈德兴咬咬牙,大喊道:“炮军,点火!”

敌人人还有五步就会进入射程!现在正是给震天雷点火的时候。根据陈德兴亲自制定的《炮兵操典》,点火这项工作是各炮炮长亲自负责的。

炮军左军第一队队将曾阿宝同时也是一台发石机的炮长。这个十八九岁,皮肤黝黑,手脚粗大的青年原先是扬州左近的渔家少年,有一个弟弟名叫曾阿全,现在是炮军左军第四队将。

两兄弟是一同从军的,两淮这里的青壮无论家境如何,多少都有些武艺,一方面是为了在北虏入侵时自保;一方面也是存了从军搏富贵的心思。一百多年来两淮兵火不断,不知道有多少淮上男儿从军功上面得了富贵。当然,还有更多的淮地男儿沙场捐躯——曾阿宝、曾阿全的父亲,当年就跟着陈德兴的祖父、养父一起殁在了寿州。现在两兄弟长大成人,又走上了他们父亲从军搏富贵的老路。

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和鞑虏作战而养成的尚武民风,让淮地男儿成了华夏民族的脊梁。在崖山之后不过九十年,一群起于淮地的英雄儿男,便挥师扫北,驱逐胡虏,复了汉家山河。

而在今时今日,淮上儿男面对着鼎盛时期的蒙古,同样毫无惧色!

曾阿宝取出火折子,点上了火线,又熟练的将之塞入竹筒,然后开始一个个检查自己队中的另外8台发石机,看到青烟从每一只震天雷上安插的竹筒中冒出,才用足全身力气大吼一声:“点火完成!”然后扭头看着陈德兴,后者的右手中拿着一面三角形的令旗,正高高举起,忽地就猛然落下。

“发!”曾阿宝大吼起来,九名早就准备就绪的炮手猛地剪断了绳索!